

高密度澄清池
翻板滤池
深度处理车间
……
记者在位于鹤上镇云路村的
东区水厂水质提升工程厂区内看到
生产工艺升级后的不同功能场所
正在有序运转
汩汩甘泉从这里流向千家万户
深度处理
“喝上水”到“喝好水”
近日
东区水厂水质提升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进一步强化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更加可靠的用水保障
据项目经办冯玉榕介绍:“该项目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臭氧曝气对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再利用生物活性炭进一步吸附去除杂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氨氮等,提高对铁锰的去除率,降低浊度、色度,在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全面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出厂水水质,改善城市自来水口感。”
据悉,东区水厂水质提升工程总投资16372.08万元,主要以大樟溪为主水源,闽江炎山取水泵站为应急水源,土建及设备规模均按供水规模20 万吨/日一次建成,惠及金峰镇、江田镇、鹤上镇、古槐镇、文武砂街道、松下镇、漳港街道、湖南镇、文岭镇、潭头镇等10个乡镇(街道),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放心优质、健康卫生的饮用水的需求。
“智”水有方
水质管控心中有“数”
记者在活性炭滤池平台上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察看反冲洗排水气动翻板阀运行情况,该设备作用是将相关数据反馈至滤池控制台,让数据“开口说话”,为生产运行提供指导;在调度中心,“智慧水厂”让水厂各项数据以三维可视化形态呈现,一目了然。
东区水厂作为一个
高度智能化的“智慧水厂”
实现了相对“无人化生产”
生产流程的多项生产调度
通过调度中心便能实现精准操作
设备联网、数据分析
人员处置、协同调控
……
水厂运营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
让生产运行部相关负责人做到了
水质管控心中有“数”
“传统水厂运行‘重设备轻数据’,以往各类数据要靠人工抄表采集,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长乐水投集团致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成功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升级传统水厂,实现从人工采集到自动化采集再到智能化运行的转变。
(记者 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