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微风轻拂。位于营前街道黄石村黄石茉莉花专业合作社350亩茉莉花田里,茉莉花长势愈发喜人,翠枝摇曳,茉莉花淡香幽浮与阳光交织,正叩开盛夏最温柔的序章,这座浪漫小乡村处处尽飘茉莉花香。
每年从6月初开始
合作社也进入最繁忙的收获季节
伴着花香
放眼望去
采花的花农们头戴遮阳帽
往来穿梭于花田中
熟练地采摘着待放的茉莉花苞
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匠心技艺 情有独钟
黄石茉莉花专业合作社的茉莉花田
紧挨乌龙江边
这里是被江水长期冲积而成的沙洲
土壤肥沃大多是潮土、水稻土
为茉莉花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
这里种出的茉莉花
花期长、花蕾饱满
洁白润泽、香气浓郁悠长
“茉莉花采摘最佳时间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5点,这期间太阳最烈,但此时的花苞香味最浓,最适合采摘。园内每天都有70-80位工人在采花,最多的时候有100人,老手一天可以采40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林闽英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采花工作其实很辛苦,也有许多“门道”。
经验丰富的采花老手,能根据花色判断采摘时机是否成熟。茉莉花蕾由青转黄、再由黄入白,当花蕾逐渐变得雪白剔透,肥硕饱满时,就是采摘的最佳时机。动作要讲究“轻且快”,不仅要保留绿色的花萼和花柄,还要利落地将花从叶梗上分离,需要采花人“眼疾手快”。
如今,不少茉莉花“新手”成为“老手”,合作社带动了100多户周边村民增收,靠着“致富花”过上了好日子。
在茉莉花田深处,另一个熟悉的身影也正在忙碌。
“自动喷灌等设备今天开始铺设,原本人工1天只能浇灌1亩地,现在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浇灌近20亩。”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茉莉花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林闽英的丈夫林永光正顶着烈日忙着和工人一起施工,设备的加入,不仅让茉莉花盛夏不惧“烤”验,也让种花人省心更省力。
“看我的肤色就知道养花有多辛苦。”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林永光打趣说道,已是下午但他却才吃上今天的第一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夫妻二人的细心培育下
今年茉莉花的产量
达到20多万斤
茉莉花茶产量也比去年翻了一番
总产值可以达到1000多万元
说起为何对茉莉花的“情有独钟”,林永光告诉我们,他的太爷爷从1923年起种植茉莉花,这片茉莉花田不仅凝聚着他们家祖祖辈辈的心血与汗水,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养花人的成长,虽然期间也经过衰败期,但是他们家的茉莉花种植从未间断过。2015年,林永光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奖”。
“10多年前,茉莉花价格大跌,花农纷纷弃种茉莉花,改种其他瓜果蔬菜,看见大街上被丢弃的茉莉花苗,期间不乏50年的老树苗,作为世代种植茉莉花的养花人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时就决定把茉莉花苗带回家种植。”林永光和妻子颇为感慨,他们夫妻坚守了下来,一起到省外花卉市场考察,和花卉老板做起茉莉花苗生意,这一种就是好几年,很累但也很值得。
馥郁芬芳 茶韵悠长
作为“茉莉花种植世家”的林永光
一开始只是追随
父辈的脚步单卖花、苗
因产品单一在发展过程中
遇到了瓶颈,为摆脱困境
他决定转型升级,拓宽产业链
开始窨制茉莉花茶
2014年11月,花茶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林永光夫妇开始从花农转型到茶农,并注册了商标,对茉莉花茶进行深加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长乐新闽莉茶业有限公司。
万朵茉莉换茶骨,千朵花香一口茶。
“尝尝我们的茉莉花茶,别有一番风味。”一盏升腾着热气的茉莉花茶清香淡雅,温润甘甜的茶汤入喉,仿佛置身细雨朦胧的初春,但又不乏夏日的亮丽清爽,喉间尽似糖水般清甜。齿颊花香轻柔萦绕,细咂满口生津,意犹未尽。
产茶又产花,新鲜茉莉花采摘后,当晚就要窨花制茶,品质之高可想而知。而茉莉花茶的独特优良品质,还离不开精湛的窨制技艺。
“茶”,即人在草木间,这正勾绘出“茶人”的生活。
每年5月到10月是窨制茉莉花茶最好的时候,而这期间的每一天都必须熬夜,由于茉莉有夜间开放吐香的习性,所以每当夜幕降临,采花结束,制茶人披星戴月的一天才刚要开始。
“晚上七点,采回来的茉莉花,为了让它们最大程度盛开放香,必须要养花,要反复堆花和摊花,等鲜花开放率在80%左右时,还要进行筛花。”林闽英认真地说道,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度,才能让茉莉花充分吐香。
待手工养花到花型呈虎爪状,“这种状态下茉莉花吐出的香气达到顶峰,是最佳时期,要抓紧时间。”窨花的过程是与时间的博弈,林闽英夫妇深知时间的分毫之差将直接影响花茶的口感,虽然过程繁杂,但为了保证茉莉花达到最佳的香气,他们总能精准掌握时间,让花香与茶香的交织达到极致,珠联璧合般携手,而这些经验来自多年来制茶期间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晚上10:30,茶花拼和;凌晨2:00,翻堆摊晾……一层花一层茶重重叠叠,充分拌匀、通氧,让茶吸收新鲜的花香达到饱和状态。每次窨制完成之后,都需静止摊晾,去除多余水分,让茶充分稳定后才可以进入下一窨。
“一次窨制结束基本上到了第二天早上7:00,全程都是手工制作,容不得一点马虎。”林闽英告诉记者,每一次窨制需要重复这从养花到烘干的过程,品质上好的“针王”,最高的可达 9 次,也就是所谓的“九窨”。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余香四溢,回味绵长,闻香不见花,就像这炎炎夏日傍晚的一阵清风,让人欲罢不能,但这背后蕴藏的是一代又一代制茶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传承。
每年三月份,他们开始往“山里跑”,从东南沿海的宁德市,沿着武夷山脉上行,福安大白、福鼎大毫,再到屏南小种红茶,最后进入武夷山桐木关,通过采购茶青为今年的茉莉花茶窨制做准备。
林永光夫妻打造的“绝代芳华”茉莉花茶品牌,用的是来自福鼎的毫针,窨上福州茉莉花的冰糖甜,这几年声名鹊起,成为市场宠儿,2022-2023年,“绝代芳华”和“永恒经典”连续两年荣获福州市茉莉花茶茶王赛金奖。
一代技艺 代代相传
“如今,到他们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林永光的儿子和女儿都是“00后”,现在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开始学习种植茉莉花和窨制茉莉花茶。
从小跟着爸爸妈妈采茉莉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看着父母将父辈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结晶制成茶,卖出黄石村走向更远的地方,他们小小的心里早已种下了一颗种子,毕业后纷纷回到家乡加入到茉莉花的种植和花茶制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带着茉莉花玩“新潮”。
“我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的家乡味道,听到长乐茉莉花的故事。”林永光的女儿林文怡说,父母的坚守和匠心传承一直影响着她和弟弟。
风来茉莉香,与其等风来,不如去追风。现在,她和弟弟帮忙运营着家里的淘宝店,学习窨制茉莉花,站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风口浪尖,接下来他们想通过电商直播、抖音平台等新颖的销售形势,让这股幽香飘得更长远。
林永光女儿林文怡运营淘宝店
茉莉花,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花一叶,它涵养着一代又一代种花人“诗和远方”的情怀与味道。如今,合作社从原来单一的茉莉花种植升级涵盖到花苗种植、培育,网络销售,茉莉花茶、茉莉花纯露等产品制作的综合基地,还常态化开办“茉莉学堂”,通过实施福州市妇联“姐妹乡伴”公益项目,以文创概念启迪村民“重新讲述”黄石村的茉莉花故事。
林永光儿子林家豪学习窨制茉莉花茶
“今后我们还将研制年轻人喜爱的气泡茶、冷泡茶,拓宽市场,让茉莉花产业链及附加值不断提升,让茉莉花飘香四海。”林文怡说。
(记者 王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