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新闻网讯 今年的高考将于6月7日-9日举行。临近高考,不少考生会出现焦虑或者食欲下降等情况,甚至会有考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么,考生应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家长要怎么给予孩子适当的陪伴和关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乐华侨中学心理教师叶美玲为大家进行解答。
规律作息,在秩序中找到安全感。叶美玲表示,考生在高三这一年已经习惯较为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在最后不到一周的冲刺时间里,考生应该保持规律作息,不刻意追求轻松或高压氛围,有秩序的学习生活安排可以让考生更有安全感。
调整认知,在理性中找到安定感。高考是对文化知识和学科素养能力的考核,是学业水平的反映。考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业水平有客观的认知,不过分高估或低估自己,保持合理的预期可以让自己维持平常心,更好发挥出真实水平。
关注情绪,在关怀中找到安心感。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考生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但出现过度焦虑时要及时调整心态。叶美玲建议,考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谈心、散步等方式来关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安心备考。如果在考试中感到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以及“加油”“我可以”等简短有力的积极暗示语帮助自己稳定情绪。
积极备考,在行动中保持良好状态。“高考已经临近,在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希望大家更好地关怀自己,不对学业有过高要求,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基石。”叶美玲建议,考生可以每日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面对错漏以查缺补漏又攻一城的心态鼓励自己,以积极具体的行动帮助自己巩固学业水平和良好心态。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临近高考,部分家庭会处于紧张高压的氛围中。对此,叶美玲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家长在关注和陪伴孩子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情绪调整,不将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其次,家长要营造并保持良好家庭氛围,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出现过分争吵,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陪伴,满怀信心、轻松迎考。
“孩子对待高考有自己的看法和考虑,作为家长,只需要给到支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可。”叶美玲表示,家长切勿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去追求过分高营养的食物,应维持好孩子健康的一日三餐,做到清淡饮食、营养均衡。
(记者 吕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