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今年福建粮食生产历经台风、强降雨等考验迎来丰收

http://www.clnews.com.cn  2023-09-23 20:03:1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今年福建粮食生产历经台风、强降雨等考验迎来丰收

近日,龙岩市新罗区在适中镇兰田村举行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趣味运动会现场,农民在抢收水稻。温连光 谢雯 摄

  从春耕到“双抢”,再到秋收,今年福建粮食生产历经台风、强降雨等重重考验,顶住了压力,迎来了来之不易的“丰景”:春粮丰收到手,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陆续开镰收割,仓廪可期。

  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说说今年福建粮食生产的那些新鲜事。

  走出“看天吃饭”,产业有韧性

  7月21日,台风“杜苏芮”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步步逼近福建。此时,正值福建“双抢”忙季。为不误农时,农民要赶在立秋之前,完成早稻收割、晚稻插秧。而“杜苏芮”的到来,将“双抢”时间缩短了一个星期。早稻种植户不得不与台风赛跑,抢收成熟早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双抢”加速度。

  傅木清是长汀县河田镇最大的早稻种植户,同时也是当地农机大户,常年为周边6万多亩土地提供社会化服务。7月13日,傅木清家的1100亩早稻进入收割季。台风预警发布后,他加快机收进度,连续多日安排联合收割机挑灯作业,终于在“杜苏芮”登陆前的最后一夜抢收完毕。

  “为应对台风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加强机具检修和调度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具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杨建榕说。在“杜苏芮”登陆前,全省145.5万亩早稻中,超九成完成抢收,实现已成熟稻谷应收尽收。

  早稻是福建夏粮的主角。今年,福建早稻生产期间的气象条件为近年来最佳。育秧与插秧阶段未出现倒春寒,分蘖、孕穗、抽穗、灌浆等阶段,光温水条件匹配良好,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早稻产量数据显示:福建早稻单产6378公斤/公顷,在全国10个生产早稻的省份中位列第一。

  在复杂多变的天气面前,福建早稻生产顶住了压力,体现了福建农业的韧性。

  农业机械化,让粮食生产跑赢天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则让粮食生产逐步走出“看天吃饭”的困境,有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今年,福建将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入标准从1600元提高至2400元,全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0万亩。

  夏粮稳产,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基础。作为秋粮主力军,中稻和晚稻生产形势良好。

  其中,中稻生长中期虽接连遭遇“杜苏芮”“海葵”两大台风,但影响总体有限;后期降水充沛,有利于中稻灌浆结实。目前,福建中稻已开镰收割。各地晚稻也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个阶段最怕“寒露风”,一旦发生有可能造成空壳、瘪粒等,导致减产。一个利好消息是,气象部门预判,今年福建秋寒或比往年来得更迟一些,有利于晚稻生产,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将可以收获。

  保险+金融,种粮有信心

  这几天,龙岩市新罗区绿盛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700多亩中稻迎来收获季,负责人林南盛正全力备战秋收。

  老林种粮年头不长,却深切感受到种粮之难。这几年,当地接连遭遇旱情、水灾。尤其是去年5月底连续集中降雨,正处在抽穗扬花期的早稻有100多亩绝收。今年,老林给自家水稻上了“双保险”——在水稻种植保险的基础上投保补充险,如出现绝收,每亩稻田最高可赔偿1000元。

  所谓“双保险”,其实就是正在推广中的完全成本保险。以往,水稻种植保险的最高赔付标准每亩仅500元,只能覆盖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土地租金、人力投入等不在保障范围内。有了完全成本保险,基本可以覆盖水稻生产总成本。目前,全省已有10多个县(市、区)试点开展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业务。

  农业保险扩容,农民信心加倍。同样扩容的,还有再生稻保险。

  再生稻“一种两收”,是目前福建大力推广的稻作模式,分头季和再生季两季。过去,水稻种植保险并未将再生季纳入保障范围。前一段时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水稻种植保险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探索为再生稻再生季生产提供保险保障。

  托起农民种粮信心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还有一系列干货满满的稳粮惠农政策。

  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2023年稳定粮油生产九条措施》。在此基础上,九市一区、县(市、区)基本都配套制定了本级奖补政策,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含金量更高。

  翻开厚厚的《2023年全省粮油生产扶持政策汇编》,从中不难看出粮食生产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规模化:产能区项目县对流转耕地100亩以上、流转时间3年以上的主体,给予每亩200元一次性奖励。

  机械化:持有合法有效凭证的省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机手,至属地中石化、中石油网点办理专属农机卡后,持卡可在零售限价基础上,享受柴油每升0.45元、润滑油5%的优惠。

  社会化:对粮油生产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等,给予分环节或全环节补助,单季每亩最高补助130元。

  ……

  金融活水,同样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周开跃是尤溪县农机大户,他所在的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为粮食生产提供耕种防收烘全流程机械化服务。农机采购成本高,维修更新频率也高,资金常常捉襟见肘。

  今年3月,省农业农村厅与兴业银行联合推出“兴业惠粮贷”。该贷款产品面向全省粮食从业者,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信用额度,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作为首批受益者,周开跃获得了兴业银行发放的30万元低息贷款,资金需求得到了更好保障。

  激活土地潜力,增产有动能

  近日,泉州市菁园汇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最后一批旱作稻,完成收割。今年,该公司利用胡萝卜休耕地,轮作2100多亩旱作稻。“胡萝卜与旱稻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能改善土壤,后茬胡萝卜每亩可增产300公斤以上。”公司负责人朱国清说。

  菁园公司所在的惠安县,拥有耕地面积约20万亩,其中土层浅薄、质地多沙的旱地约13万亩。去年,该县探索利用胡萝卜地微喷灌节水设施,发展“胡萝卜-旱作稻”轮作模式,引入“旱优73”等节水旱稻品种试种获得成功,平均亩产达550公斤以上。今年,泉州在惠安、晋江等地推广该模式4000亩,计划明年将扩种至1.2万亩。

  胡萝卜与旱作稻轮作模式,激活了旱地的“隐藏技能”。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实现粮食增产,需要多管齐下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为此,福建打出组合拳——

  支持各地开展抛荒山垄田复垦复耕种粮,持续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耕地认领订单优先安排给近3年复垦种粮面积较大的生产主体;鼓励各地在设施大棚、幼龄果茶园、边坡荒地间作套种、扩种大豆、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粮食作物,稳妥开展低效茶果园退果退茶还粮。

  既要向面积要潜力,还要向单产要潜力。再生稻为光温条件“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提供了粮食增产新方案。

  近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张启发,前往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万鑫家庭农场,对全程机械化百亩示范片再生稻头季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由该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再生稻品种“内10优7185”,在该示范片实现头季平均亩产干谷731.73公斤。

  “发展再生稻能更好利用现有耕地和光温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在福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杨建榕说,预计今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约15万亩。不少地方出台的稳粮惠粮政策,也将再生稻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如作为再生稻主产区的浦城县,就在省级对再生稻种植户给予每亩20元催芽肥补贴的基础上,对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示范片给予每亩40元的种子补贴;对实际种植再生稻1000亩以上的建制村,还给予村集体每亩30元的奖励。

  此外,为助力提高粮食产量水平,今年福建继续实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建设300个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技术。(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