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多个海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5-23 16:50:44   来源:新华社  【字号

  5月中下旬,福建海域“夏种”“夏收”繁忙,大黄鱼在养殖渔排中畅游、渔船满载海带回港卸货、鲍鱼在养殖笼中活跃地生长……福建是海洋渔业大省,产出全国八成以上的养殖大黄鱼、超过七成的鲍鱼和约五成的海带。来自福建海域的海产品,成为提供丰美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

  水产种苗是渔业的“芯片”。走进福建闽锐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鲍鱼育种车间,塑料薄膜上生长着指甲盖大小的鲍鱼幼苗。这里24小时不间断供应氧气和海水,物联网传感器将温度、盐度等环境参数实时传回公司研发总部,研发人员利用种质性状测评装置和回传的环境参数,开展鲍鱼品种选育。

  在该公司的鲍鱼活体种质保存库中,保存着各类鲍鱼种质资源。公司负责人曾剑雄介绍,公司联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柯才焕及其团队,培育出耐高温、生长快、规格大的水产新品种“绿盘鲍”,填补了国内传统鲍鱼无法养成大规格鲍的技术空白。“鲍鱼在种质改良大规模养殖之后,价格越来越亲民,已端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福建的大黄鱼、鲍鱼、牡蛎等六个品种养殖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大黄鱼、牡蛎、鲍鱼、鳗鲡、紫菜等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100亿元。水产品育苗覆盖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建有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40多家、苗种繁育场超2600家。

  从高空俯瞰福建连江定海湾海域,大型钢结构的深远海养殖平台三三两两坐落于海上。这些机械化、智能化的平台将海水养殖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智慧养殖、绿色养殖、规模养殖成为现实。

  踏上“定海湾1号”养殖平台,可以看到大黄鱼在其中“畅游居住”。平台负责人卢统辉说,平台长60.9米,宽32米,可养100多吨大黄鱼,只需一两人管理。养殖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条件在手机上都能看到。传统的养殖网箱较难清理,而“定海湾1号”的养殖网可自动旋转晒网,减少了藻类附着造成的缀网和破网。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建深远海养殖发展迅速,新建深水大网箱数量、深远海养殖装备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闽在海中”。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有大小海湾125个、海岛2200多个。蔚蓝的大海蕴含着富饶的海洋物产,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水产品出口额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蓝色粮仓”充盈丰沛。(记者庞梦霞、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