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正文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4-28 15:52:0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闽江河口湿地芦草荡漾、飞鸟齐飞。姜亮/摄


水草茵茵

成群的鸟儿展翅掠过水面

留下串串涟漪

  在革命老区村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人与自然相得益彰,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近年来通过做好红色文化和湿地保护两篇文章,克凤村迎来美丽蝶变。

  昔日交通站 获得保护提升

  克凤村旧称过透村,曾是福州地区红军游击队转运人员和物资的枢纽,村内至今存有一处红色革命旧址——厚福地下交通站。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克凤村供图

  走进厚福地下交通站旧址,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克凤村党委副书记林盈介绍,1933年5月,为解决部队的给养与枪械供给问题,连江红军游击第一支队派谢四妹、陈灼司到长乐厚福乡过透村找到当地船工林迟迟秘密开辟海上交通线。同年9月,在林迟迟家中成立“厚福交通站”,并在兰田、古槐、青兰圃、凤岗里设立接头点,担负起为闽东红军输送枪支弹药、给养和接送过境革命同志的任务。

  1936年2月,厚福交通站及其党组织不幸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迟迟回乡利用原有的旧砖瓦将它修复。如今的交通站遗址,就是在此基础保护提升而来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色文化依旧在这个小渔村传承、创新,生成华章。近年来,克凤村深入挖掘各类红色资源,讲好老区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活起来、立起来、留下来”。

  退养还湿 百鸟翔集海畔小村

  作为沿海村庄,克凤村村民世代以“讨小海”为生,在浅海滩涂上捕捉海产与养殖,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近年来,伴随着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以及珍稀鸟类保护等工作的开展,克凤村掀起“退养还湿”热潮。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克凤村供图

  作为克凤村第一个退养户,村民林发金说:“2014年以前,我曾和朋友合伙在闽江河口湿地经营鱼塘。当时湿地的环境令人担忧,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退养还湿的举措铺开。我理解国家政策,就全力配合支持。”林发金表示,退养还湿后,朋友们都转行去外地办工厂,他选择留下,成为闽江河口湿地管护员的带头人。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正在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巡查的巡护员(来源:福建林业)

  现在,林发金每天都会在湿地保护区巡查,防止有人偷猎、惊扰鸟类,并监测和记录辖区内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给生态鸟岛调节水位,让不同水鸟在高潮位时有舒服的栖息环境。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如今退养区内一年四季

雁鸭成群、鸻鹬纷飞、鹭群翔集

黑脸琵鹭、反嘴鹬等

十几种珍稀鸟类成了常客

  完善配套 提升景区吸引力

  湿地重生、环境复绿、爱鸟人士往来不绝……如今行走在克凤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缓缓打开,海畔小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望得见潮涨潮落,听得见鸟叫虫鸣!长乐革命老区焕新

游客参观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林双伟/摄

  去年11月,位于克凤村的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展馆装饰提升,这是博物馆自落地以来的第四次提升工程。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故事

博物馆引入透明数字屏

超大U形屏、裸眼3D大屏幕

下沉式全域数字沙盘等多媒体技术

让游客可以沉浸式地体验

湿地的生态之美

每逢节假

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除了博物馆,湿地保护区外围海域建成了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方面为保护区提供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周边村庄带来客流。”林盈说,目前克凤村正在积极发展民宿、观鸟、餐饮等产业,满足游客需求。

  后续,克凤村将继续发挥革命老区红色富矿优势,将“红”“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整合湿地资源、农业生产空间、游客吃住空间等,提升景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