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风韵长存的王恭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2-04 08:53:00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198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日一诗”台历。在2月14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廿七)这页,选用了王恭《春雁》一诗:“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借咏春雁北归,感慨自己寄身天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王恭辞官回乡路上撰写的。

  王恭,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隐居七岩山,自号“皆山樵者”。

  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60岁的王恭与高木秉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乡。王恭善诗文,平时与高木秉、陈亮等诗人唱和,名垂一时。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警句颇多。他的作品《白云樵唱集》四卷附录一卷、《草泽狂歌》五卷被《四库全书》集部辑录。集部著作辑要,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指出诗作韵格远在高木秉之上:“恭与同邑高木秉齐名,同以布衣徵入翰林。然木秉出山以后诗,应酬潦倒,无复清思。恭则历官位久,投牒遽归,迹其性情,本耽山野。此集又作于田居之日,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得大历十子之遗意,其格韵远在木秉上。”《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对王恭的人格,更是赞不绝口:“布衣萧然,不慕荣宠。强起决志,若朝阳孤凤。”

  王恭的才思敏捷,为六平山“东溪精舍”师生所钦慕。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邑令王遵道礼聘陈洵仁讲学六平山上“东溪精舍”,令泮生吴实、马铎、林应、高淮、周瑶、李马(李骐)、谢复进、高沂、林山乔、陈全从之学、后10名泮山中竟有9人登科高中。

  “闽中十子”长乐籍的王恭、高木秉、陈亮与东溪精舍师生是同代人。陈洵仁出生于1355年,而高木秉却出生于1350年。这样高木秉大于陈洵仁整整五年。陈亮系“闽中十子”中年最长者。当马铎逝世时,陈亮还健在,他们经常在六平山上“东溪精舍”里研读经书,切磋诗意,互有唱和。吴实系永乐九年(1411)进士,授御史之职,但他对布衣王恭的诗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特意购买一把纸扇,请王恭在扇面上题诗。王恭欣然接受,一挥而就:“垂萝书室隐清秋,千丈澄湖一叶舟,回首上林春物近,未应长被白云留。”(《题吴仲美水墨扇头》)同样,举人高淮也请王恭在扇面题诗,他当仁不让,欣然落笔:“偶坐故亭趣不稀,片云空翠湿罗衣。相逢莫话前朝事,剩水残山只雁飞。”这首诗告诉人们,王恭之爱“今”,不说“古”。

  王恭风韵长存,明·《诗综》云:“皆山善得中唐之韵,如:‘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秋。’‘他乡见月长为客,别路逢霜半在船。’‘鸟外明河秋一叶,天涯凉月夜千峰,’‘云归独树天边小,雪罢孤峰岛外清。’‘驿馆夜残明堠火,市楼霜晓度寒砧。’‘棕桐叶上惊新雨,砧许声中忆故园。’‘几处移家惊落叶,十年归梦在孤舟。’‘家临故苑长洲树,钟度寒山半夜船。’均有十历十子遗音。”(作者  黄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