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张元幹籍贯续谈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3-02 10:13:28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张元幹籍贯自宋代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结起来主要分歧集中在永福和长乐两说。永泰张卫忠先生在《福州晚报》的2月1日《张元幹籍贯考辨》和6月12日《张元幹籍贯考辨补》(下称《辨补》)里极力说张元幹世代都居永泰月洲,但其论据无法让人信服,特再谈我的一些拙见。

  拙文《有关张元幹和他父辈的几处宋代摩崖碑刻》(登载于《福州晚报》2012年3月27日、《吴航乡情》2012年9月5日)举出8处宋代题刻,这些题刻的原刻或至今保存完好,或有原刻的拓片摹本传世,真实性无可质疑。其中张元幹伯父张劢、张劝在福州以外的摩崖碑刻中全都清楚地自称长乐人,且张劢有几处题刻还明确注明是其亲记亲题。张先生也认可这些摩崖碑刻,并佐证了这些题刻的真实,却又说认定张劢、张劝是长乐人是错误的。

  《辨补》臆断张劢兄弟题刻中的长乐是长乐郡,并以《淳熙三山志》又名《长乐志》为证。查2003年整理出版的《淳熙三山志》的说明中云:“《淳熙三山志》,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年)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增补。”长乐郡也包含了长乐县。宋代福州是否称为长乐郡,目前学术界尚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暂无定论。张劢宋代担任的是福州知州而非长乐郡守,即使称郡名也应称福州或晋安等,而不应采用与当时属县相混的简称。张劢无论在任福州知州前十余年的连云港题刻,还是在任过福州知州后的广州和济南的题刻都是题长乐,此长乐应是长乐县。若说宋代永福题属长乐郡是惯例,那就应该不乏其例,可遍查《永福县志》,志中未有长乐郡的任何信息,更不用说永福题属长乐郡了。据《永福县志》,永泰(永福)古代常简称永,或称永邑,又称永阳,称人和自称时也如此,文天祥诗就有《赠永阳黄子邵》。永福所隶属的郡名除福州外,常称的是晋安,张元幹等人鼓山题刻就称福州为晋安,《永福县志》载林温《永福县儒学记》云:“吾邑隶晋安”,又载《重修文庙碑文》云:“永为晋安支邑,在万山之中。”

 

  张劢在省外的4处摩崖碑刻都题明“长乐张劢”,除连云港题刻是2人同游各题籍贯外,其他3处都是张劢亲记亲题,明确注明自己籍贯县份实属必然。

  张劢等人的福州于山题刻也应是张劢亲题,张劢时任福州知州,在古代,郡人知本郡是十分荣耀的事,他题为“知州事郡人张劢”合情合理,若题“知州事长乐张劢”反而割断了自己与本郡的关联。张劝等人鼓山题名并非专为张劝一人题写籍贯而刻,他们8人同游,其中3人同为本郡而不同县,自然以郡人括之,《辨补》要他们各题县名毫无道理。

  《辨补》称《淳熙三山志》明确注明肩孟、劢、勔、劝是永福进士,认为同朝人记同朝事应该不会有太大差错。《淳熙三山志》是最早把张肩孟记为永福人的,但这也不能证明一定正确,《淳熙三山志》成书时张肩孟逝世已近百年,此时其后人也已居住永福,梁克家修志时以张肩孟的后裔类推而误认张肩孟等人为永福人也未可知。后人修志时有的沿用了《三山志》之说,而志书中记载张劢等人为长乐人的也不鲜见。

  《辨补》又举出一些族谱资料为证。族谱资料一般说记修谱当时的资料是比较可信的,而以前久远的材料就不能一概而论,需多方参证才能认定它是否真实。《辨补》所举张肩孟为黄元晊族谱所作的序,不可能是张肩孟所作。此序落款署名为“宋淳化三年(992年)壬辰夏六月望日,赐进士承德郎诰赠金紫光禄大夫月州张肩孟撰。”而张肩孟(1017-1089年),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70岁致仕,元祐四年(1089年)逝世,寿73岁。淳化三年张肩孟尚未出生,他如何能为人作序,又如何能说自己是永阳人?此序明显是后人托名张肩孟的伪作,冒名张肩孟自称的材料怎能采信?

  《月洲张氏宗谱》其实修于清乾隆年间,就算是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此时距张肩孟逝世也已500多年。《考辨》中绕了许多弯子只说明张肩孟、张劢、张元幹、张竑等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没有把世系、迁徙、履历等关键材料拿出来,只举出张元幹之子张竑墓志中的“家于永福和平乡五十里半月洲”说明张家与月洲的关系。而家者,居住也,到张元幹儿子辈尚且只称居住于月洲,可见并非世居。在拙文用摩崖碑刻等资料大体考证清楚张劢的生平宦绩时,张先生才在《辨补》中说这些与墓志所记履历一一相符,并说墓志中记载了张肩孟先代的迁徙和世系。墓志也只是零星摘录,未见全篇。这就不能不让人有所怀疑。所举张肩孟墓志中“徙居月洲,则为福州永福人”,考察历史,永泰建县于唐永泰二年(766年),县名永泰,至宋崇宁元年(1102年)为避哲宗陵讳,改为永福,直至民国初年,以与广西永福县同名,复称旧名永泰。张肩孟逝后13年永泰才改名永福,在张肩孟时代如何可能称为永福?墓志是否当时原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月洲张氏宗谱》近些年又有过几次重修。

  张元幹在《宋史》中无传,其本人也没有交代清楚他的籍贯,研究者多只能依据他的文集和亲属情况等资料去推论。张元幹在他的《芦川归来集·附录》的《芦川豫章观音观书》云:“先祖幼养于姑,长则为其婿。”同书《祭祖母彭城郡夫人刘氏墓文》云:“昔我先祖,未取科第,于时夫人,始作元配。儒生穷愁,想见中馈。”这里提到张肩孟的情况,表明张肩孟是由其姑养大的,后来又做了其姑的女婿。但其姑家在哪里,情况如何,张元幹没有说明,如果弄清这些历史,对确定张肩孟的籍贯家世会有帮助。

  《辨补》称长乐张氏大部分是月洲张的后裔,这是无稽之谈。月洲张氏号称从宋至清出过48名进士,其中张劝、张镇官至尚书。月洲张氏宗祠列出了《永泰县张氏历代进士》表,表中列出张肩孟、张镇等进士(包括特奏名、诸科等)41名,大部分注作月洲人,其中张镇等人注明“不见于(永福)县志”,表下另注出见于月洲《张氏族谱》而未见于(永福)县志者张叔向、张镗等12人,并注明:“张翀、张镇,长乐《张氏族谱》记为长乐籍,属庑公裔。”实际上,除张翀、张镇外,所列的张叔向、张镗等十来个进士也是长乐十一都福州里人,与张镇同村同宗,都是张睦长子张庸(张庑)的后裔,《长乐县志》、《八闽通志》等有明确记载,因篇幅关系,此不赘述。

  (作者  林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