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陈文龙负荆请罪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28 10:39:40   来源:长乐民间故事小说集 流米佛 系列  【字号

  福州府长乐县二十三都有个村庄叫阜山。一姓为姚,又叫姚坑。村后有个书斋叫明教堂。书斋前面濒临波涛汹涌的东海,后面是石山。山顶褐色岩石裸露,连土也是褐色的,漫山遍野都是铜钱大风化的石片。风一吹,石片哗哗作响,加上那山的形状像金元宝,当地人便称它钱堆山。传说这书斋就建在元宝穴上。地灵人杰,凡在这书斋里读过书的,赴京应试个个金榜题名。其中姚颖开头门炮,中了状元;不久姚勉也高中魁首。明教堂好了不起!小窟出了大螃蟹,十载两状元,双星联袂。四周农家子弟纷纷慕名前来明教堂求学。

  明教堂任教的先生姓边,单字名凤。他自幼聪慧,笔走龙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家有五斗米,不教伲仔痞。"以他的才干中进士不需费什么气力,但他生性耿直,厌倦仕途,更厌恶官场那种阿谀奉承的风气,宁愿呆在阜山当孩子王。他治学严谨管教有方,姚颖、姚勉皆出自他的门下,把原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堂办成闽中一流的学府。陈文龙也在明教堂内读书。当时陈文龙养父陈黎刚死不满百日,寡母林氏一人经营京果店。一幢好端端的大瓦房,四周墙壁全塌了,只剩下木架子支撑着,这木架子不能再垮了呀!

  私塾的学生入学先要学作"对"。这对仗乃是诗的灵魂。"对"作得好,诗自然也好。陈文龙生性聪颖,边先生才讲一遍,他就已经掌握作对的技巧了,再不肯认真听讲,趁边先生背过身子,悄悄地从口袋中掏出只蟋蟀。

  "天对地,风对雨......前门对后户......"边先生正抑扬顿挫地朗读着。突然课堂上传出一阵蟋蟀呜叫:"知......知......知......知......"朗读声戛然而止。边先生惊愕了。他手持戒尺,板着面孔,踱着方步来到陈文龙面前。

  陈文龙自知闯祸了,忙立起身。只见他双手垂直脑袋低勾,蟋蟀早三蹦两跳不见影了。

 

  啪!边先生用戒尺敲击桌面,"将今天教的课文背诵一遍。"小菜一碟。陈文龙脑袋一晃,流利地背诵:"天对地,风对雨......前门对后户......"

  边先生仍不饶恕:"光会背诵还不行,"他沉着脸挥手斥道,"我这里有副上联,你要对得好才能免打。"随口吟出上联:"斋小名声大。"这斋自然指明教堂,莫看它地处海疆僻壤,竟连出姚颖姚勉双状元,声名远播。下联要对好可不容易。五黄六月的天气,闷热难当。书斋内鸦雀无声。闷、热,几十双目光一齐注视着陈文龙。大家暗中为他担心,这边先生的戒尺是顶厉害的。陈文龙肯定要吃"麻笋干炒肉"了。陈文龙小眼珠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只听他轻轻地念了起来:"人微志气高。"边先生又出了副上联:"眼中沧海小。"陈文龙神态颇为自负:"身上白云多。

  边先生见连出两副上联都没能难倒陈文龙,很是惊讶。他两眼一转,笑着出了副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上月底,边先生到县城参加诗会。有位诗友出了这副上联,难住了百十名文朋诗友,竞无一人对得出下联。今天他特意将它搬出来考陈文龙。

  边先生原以为此联定能考住陈文龙。谁知陈文龙绝顶聪明。他仰着脑袋,不到一筒烟功夫,就对出下联:"鹦有雌雄通叫哥。

  边先生暗中称妙,好马坏脾,天无满月。这小孩是调皮,可人绝顶聪明。引导得法,是块好料子。于是他放下戒尺,面色温和多了:"这一顿手板暂时先记着。将来再犯规,新账旧账一齐算。

  陈文龙自幼缺少管教生性顽皮,像一头没拴鼻的牛仔,安分没几天又故态复萌。

 

  这是一个夏日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蝉不鸣,鸟不啼。太阳像烈焰般炙着贫瘠而干燥的沙园。在大海与陆地交接处,凝聚着一团淡淡的海气。明教堂内,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边先生讲课。今天边先生出的上联是:梅馥通三岭。正当学生交头接耳议论时,外面有人来叫边先生。边先生将讲台上的书收进抽屉后告诉同学:"先生有事出去一下,过会就回来。"临走前,还瞪了陈文龙一下,似警告他少惹是生非。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陈文龙见边先生不在,手又开始发痒了,偷偷地将一只螃蟹放入讲台抽屉中。不一会儿,边先生汗水淋淋地回来了。他拉开抽屉去取书本,右手拇指便被螃蟹的钳子夹住了,疼得他额上直冒冷汗。他猛一把将螃蟹摔在地上,一脚踩死。不用问,准是陈文龙这小子干的。边先生气得掀须顿足:简直无法无天!他抹一下额上渗出的弱汗,将陈文龙唤到讲台前,板着面孔厉声呵斥:"跪下!"众目睽睽之下,陈文龙低勾着脑袋双腿跪地。边先生的1白眼珠朝上一翻,瞅着陈文龙喝道:"伸出左手掌!"

  陈文龙此时早已芒刺在背,汗透衣衫,他战战兢兢地伸出左手掌。边先生挥起戒尺,先打陈文龙的左手掌,接着又打他的右手掌。左右手掌各打十大板,随后宣布将陈文龙革退。陈母见文龙被明教堂革退回家,很恼火。"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死了,这责任自然由母亲承担。她怪自己平Ft太溺爱文龙了。只知道疼他、爱他,给他吃好的、穿好的,却忽视了培养儿子的道德。棍棒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打也是爱。她从墙上取下竹板。平日,她一次也没打过孩子。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惯他了。明教堂创办十余载,从未革退过一个学生,这是陈门的耻辱。祖宗的面子都让这逆子丢尽了。陈母用手拭去竹板上的灰尘,厉声呵斥:"跪下!"眼眶里充溢着泪水。陈文龙见母亲今天要来真的,心中也怯了,乖乖地双膝一屈,跪在地板上。陈母咬紧牙关,扬了扬手中的竹板,她用忧伤的目光望了儿子一眼,又问:"先生打你了吗?"陈文龙畏葸不前,更不敢正视两鬃斑自的母亲。陈母拉过文龙手掌一瞧,只见上面血迹斑斑。

  陈母说,"先生打得太轻了,"身子颤栗了一下,"娘还得再好好教训你一番。一皇二师三父母。侮辱先生就是侮辱父母。"话音未落,陈文龙左巴掌已挨重重一记竹板,两颗泪珠慢慢地从陈母的眼角溢出......

  "娘!"陈文龙杀猪似地嚎叫起来。

  "娘呀,儿知错了!"陈文龙连声告饶。他紧紧抱着母亲双膝,痛哭流涕:"儿知错了呀!"

  "砰!"竹板丢落在地。陈母忙将文龙从地上搀起,紧紧地搂着他,满脸热泪纵横:"孩子,娘这是为你好呀!"声音惨切而哀婉,充满着深沉的母爱。母子俩抱头号啕大哭。

 

  第二天,陈母让陈文龙提上竹板到明教堂向边先生负荆请罪。书斋内气氛很严肃。陈母将陈文龙领到边先生面前。陈文龙一脸愧色。他两手高举竹板双腿跪地,含泪叫了声:"学生错了,请先生狠加惩罚!"

  陈文龙悔恨交加声泪俱下,在先生面前长跪不起。那是忏悔的泪水,那是觉醒的泪水,那也是真诚的泪水。它表明要痛改前非,与荒唐无知的昨天告别。

  边先生忙把陈文龙从地上扶起:"快起来,能知错就好。"为人师的都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学生既知错,就不必多加指责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小孩呢!于是边先生收回成命,陈文龙又回到明教堂了。

  陈母一顿竹板使陈文龙彻底醒悟了。他明白母亲的一番苦心,也明白不少的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发愤苦读,一盏孤灯伴着陈文龙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竹笋出土节节高,梅花香自苦寒来。五经三史,六韬三略,陈文龙无有不晓。宋成淳四年(1268年),陈文龙状元及第,授宣议郎。后来元兵南侵,陈文龙磬尽家财招募兴化军,扯起反元大旗,与元兵抗衡,讨逆除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名垂千古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