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郑和与三清宝殿铜钟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9-19 08:02:19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我市郑和史迹馆内有三宝,其中之一就属三清宝殿铜钟。8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全国征集文物,由于宣德时期的铜钟文物价值极高,而三清宝殿铜钟属可移动文物,被征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目前,在郑和史迹馆内向游客展示的铜钟是依照原钟复制而来的。

  三清宝殿铜钟是郑和第7次下西洋前,为其在长乐时期所建的“三清宝殿”所铸造的。钟上有铭文记载:“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作为“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迴平安吉祥如意者。”

  郑和史迹馆馆长陈迟介绍,铜钟通高69厘米,壁厚2厘米,重77公斤,钟身通体纹饰分九层,第一层是覆釜形钟钮双龙柄,作为悬挂用;第二层为磨光式与铜钮双龙柄分隔更突显龙钮的抓壁力度;第三层为如意云气纹;第四层为缠连方格回纹,是典型的宣德时期大量出现的纹饰;第五层为四五分开光八卦纹,内铸铭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六层以云水波浪纹为主题;七层楷书铭文五组,共54字;第八层方格式回纹与第四层相呼应;第九层为底部磨光式葵口形。总体纹饰清晰、铸造精良,是郑和在长乐期间留下不可多得的珍贵遗物之一。

  据专家考证,“天妃灵应之记”碑第十一行记载的“今年春,仍往诸番,蚁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钟鼓供仪,靡不具备”等语句,碑文中的“今年春”是指宣德六年春。按时间和季风的规律,春天应该是郑和船队到达长乐的时间,对照“天妃碑”的立碑时间记载“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郑和是在立碑之后才离开长乐。按碑文考证,此钟正是“钟鼓供仪”中“三清宝殿”的钟。清乾隆《长乐县志》记载,“三清宝殿颓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后由知县夏允彝同乡绅马思裕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再圯”。

  据老一辈人回忆,解放前,铜钟曾于吴航小学校园内作为校钟。80年代初,原福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顾问郑丽先先生称,抗战时期,当地教育厅厅长郑贞文(长乐人)指派专人护送“天妃碑”和这口铜钟一起内迁至南平。抗战胜利后,“天妃碑”运回长乐,而铜钟却仍然留在南平。

  1984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活动,长乐人民在南山天妃宫遗址上建郑和史迹陈列馆。长乐一中教师张国英起草关于请求将郑和在长乐铸造的铜钟调回长乐陈列报告,政府部门相当重视。据此,南平市文化馆收藏的由郑和铸造的铜钟调回长乐,给郑和史迹馆作为陈列展品,至此,铜钟与“天妃碑”金石合璧。

  (记者 陈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