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古 街

作者 张端彬 陈彩满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5-09 09:21:43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旧时长乐有九街三十八巷,其中最繁华最热闹要数东门街。长乐设县时东门街就形成街市。它上接岭口,下至太平桥,长约5华里,东西走向,系长乐最古老的街市,也是商贸中心,有近千年历史。

  东门街是旧长乐的通衢,下长乐南北一百零八乡每天往来东门的人达数千人之多。街面铺有石板路,两边是清一色古民居,百年老店老铺栉比。街巷内达宦、耆宿、名儒房宅连第溪畔。司马第、观察第、大园里、藩篱里、大厝里等古民居可媲美福州三坊七巷。

  民国十七年(1928),河下街成市后,长乐商贸中心才逐渐移向那里。

  河下街位于塔山南麓,北连吴航头(西关桥一带),南接永宁桥(奎桥),原为太平港汙积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政府拆了西、南段城墙劈了一条新路——河下街,随后商贾集此,渐成街市,沿街两边集中全县赫赫有名的茶馆、酒楼、金店、钱庄、票号、商店药铺,有数百家之多。如万源、久和、万和、惠昌等酱园,隆发、山海、合和等鱼牙,清和、玉盛、潮和等水果食杂店。至今河下街农贸市场仍是长乐城区首屈一指的。

  1934年,湖南湘乡人王伯秋(其妻为孙中山女孙婉)被任命为福建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长乐县县长,专员公署设在长乐。置县千余年的长乐第一次成为府衙(地区)所在地。

  为了整顿市容,王伯秋把专署向西行至码头(即吴航头)的长600米、宽6.5米的西街加以整顿改造,临街的店屋由政府统一改建成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改名“中正街”,并在街两旁种植龙眼树,树苗由当时长乐县苗圃主任项德崇(即项南,福建省委原书记)供应的,同时在中正街中段柯岭对面建造一座当时颇为壮观的“中山纪念堂”(今长乐电影院),用于演出专业和业余的文娱节目,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建国后,中正街被改名为解放路。

  十洋街,长乐著名老街。它长约两华里,南北走向,直对县衙正门。明永乐年间,这里就成为闹市。“首石山鸣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

  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率舟师七下西洋,驻扎在长乐吴航头伺风开洋。郑和舟师将士近两万人,是当时长乐县城人口的3至4倍。吃的、用的、穿的都要到十洋街来采购。当年热闹的景象可想而知。

  建国后,十洋街被改名为胜利路,但老城区居民仍照旧习惯呼叫“十洋街”。目前是长乐市区繁华的夜市中心。

  此外,还有平政街(从旧坊口崎至河下街)、河南街(由仁泽坊通平汉门抵奎桥)、岭口街、北街、城隍街、兴贤街等几条小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