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古韵长乐】松下民居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5-22 09:11:41   来源:掌上长乐  【字号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33.jpg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40.jpg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42.jpg

  松下、大祉、午山、山前等村聚落建筑依山傍水,外墙以当地花岗石为主,远远望去犹如海上石城。内部以木材分隔,可归纳为“四扇三间”“三扇二间”“二扇大间”等规模,随规模大小可分“中间”“左间”及“右间”等间,其中左右间又各分为“前堵”及“后堵”;“中间”为家族空间,供仪典、起居、服务、生产等使用;“堵”为各房空间,供各房居住使用为主,兄弟间分房亦存有“左尊右卑、前尊后卑”传统的尊卑观念。居民为考虑家族成长需求,于各“堵”的外墙上设有开口,为将来增建预备。随家族成员的繁衍,渐渐形成以“中间”为核心的各房里建筑群,又少数因姻亲关系而散布在周围的零星建筑,形成血缘浓厚、关系密切以及有机成长的空间特质,呈现出一种核与蔓的层次变化和向心关系,形成松下镇特有的聚落建筑形态。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45.jpg

  松下聚落的空间形式

  大祉村、午山村、长屿村聚落的空间形式是松下典型的澳口集村,由御国山、旗山、珠山及小山丘形成的棱线围筑完整地景,形成闽东建筑较为典型的渔民建筑民居。近几年,渔村由于人口外流,住户不到几十户, 近乎空城。由于年久失修,午山村、长屿村有许多颓坍、破败的景况。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48.jpg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51.jpg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53.jpg

  从御国山上远眺,午山村聚落处于低山腰的位置,宛若一个可以固守的山城,由东西两端的隘口控守着主要的入口和村中往来的主要平行于海湾的东西向步道(是为聚落日常往来的主要通道),而海滩地区则从高层八、九米左右至高潮线五至六米再至低潮线口,形成一个有机的后澳聚落场域。村民除了主要的渔获产业外,也逐步向后山开垦旱田种植蔬菜,因此在午山村的后方形成了一条登山步道,沿线民宅逐渐向上伸展。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55.jpg

  松下建筑的特征与工法

  松下各村的石砌建筑特色包括:

  一、三开间无天井的方形平面;

  二、封火山墙、压瓦石、封檐压条、山墙正面的屋顶;在披水形式上,则因应着平面及防风压檐的特性而作成二坡水、五脊四坡顶;

  三、因应承重及开口门窗的构造,巧妙地运用丰富的石砌墙身及马蹄脚的墙身基座;

  四、内部木构架独立于石造墙身,以方形平面六等分呼应五脊四披水或二披水的屋顶形式,同时巧妙地结合了穿斗式及抬梁式的结构,使得屋顶能够利用减柱增大室内空间的弹性使用;

  五、铺面、驳嵌巧妙地使用砌石和建筑物结合成为一体,在排水系统上亦使用砌石承接屋顶面、墙面,乃至于驳嵌的营建系统,使得临港口傍山而居的山城十分稳固。坐落大祉的“祉园宗祠”,就是较有这种建筑艺术代表的建筑。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258.jpg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08.jpg

  松下建筑大抵以矩形5 : 6至5 : 8的比例自成单元,然后随着地形往两侧增长(有时会使用共同壁,但内部单元是独立的)。这样的平面格局也出现在长乐梅花、漳港和福清沿海一带的民居,甚至连封火山墙,正立面也十相相似。

  从机能上来分析这样的建筑格局,大抵有防风的作用;大部分的正门虽然面海,但平时不用,而是使用侧面。一楼的空间基本上是作为前庭如抱厦的使用,有二至四个房间如四合院第一进的厢房,二楼则如四合院中的第二进。

  这里的寺庙和宗祠,通常也采用花岗岩建筑。宗祠的神龛,通常设置于正门轴向的后墙方形凹穴之内。由于建筑随石砌坡嵌而筑,因此有时入口在二楼,二楼设置四间卧房,一楼则作为起居、作业、储藏的空间。特别是长屿村的此类建筑,在正面的墙中央仍设有一门朝向海面,推断可能和早期渔作产业讲究风水有关(神龛可以望向海面等)。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10.jpg

  居民厨房通常设于独立的外室,或连接于侧面,或于室前一侧。灶以砖、土砌筑而成,烟囱底座则砌成可置物的阶梯状。有些大型建筑,独于侧面或前院驳嵌下设渔获物处理的大型炊事房。有些屋顶还作成平顶,做为居家前埕的空间。不过,即使是狭小的屋前空地(亦为通道的一部分),亦常是村民聚会、聊天、甚至夏日晚餐的地点。另外有一个极特别的格局,是在侧面常常会设置如屋墙高的砌石墙,并设有门窗,形成一个介于室内(从墙高及门、窗的设置上来看)及天井(没有屋顶)的私有内围空间,有若玄关的功能,日后又可成为居室空间伸展增加的地方(加上屋顶即可)。从短墙或驳嵌到宅墙天井,再到建构木结构支撑屋顶和分割室内空间成宅室,其间可以交互为用,非常有利。

  总体来说,松下的建筑是由一个无天井及以接近 5: 8矩形的石造空间单元所构成,内部的木构造将平面分为三开间,两侧通常作为卧房,各分成前后二室,附属性空间通常置于侧面或前伸的位置,增长空间则先以天井方式围于侧面或前庭一侧,日后木构架设立于围墙内,加屋顶即另成一完整的单元空间,只是尺度较小。

  松下的壁身砌造特色是承重石墙的基脚砌法,当地人称“马蹄脚”,是将垂直砌的墙身置于加宽放大的基座上,通常约在离地 160-180厘米的地方开始放脚35-45厘米分往外。房子内部是垂直砌的,外部则是在常人高度的地方呈弧线外放。这些石砌墙身让人见识到一个成熟的营建体对于材料熟透后的那种顺性、贴切、自在和丰富。

  松下建筑两侧的厚重石墙通常以“人”字山墙为主,具有两项特色:第一、石砌墙身和室内的屋架木身结构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桁架是由木构造支撑而非石砌墙;第二、房屋的主结构由民间的二个桁架为主(通常为九桁架),次间的边柱和梁枋为辅,因此最大跨距的木梁是房屋的进深而非山墙的间距。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13.jpg

  细部及装饰。

  松下建筑是机能的、朴质的,它讲究解决机能的技巧手法,没有太多的装饰或施工细节。不过,亦有若干装饰细部说明如下:

  1.屋顶部分:正脊上偶而会有泥塑脊兽,做为镇宅辟邪之用。压檐做法有很多种,亦有用女儿墙加线脚方式为之,受洋楼形式影响;这些女儿墙的正面约在开间结构上方会有狮兽、莲花的装饰,也有以鲤鱼泥塑作为 出水口。

  2.门窗部分:平日出入的门侧边常有瓶形、葫芦形、鱼形的插香泥塑,考究者用石雕嵌入,是真正的出入门道(通常为侧门、而非正门)。门臼通常与石雕直接嵌入墙体。有些建筑前门设有照壁,并有八卦、太极等石雕、泥塑或木质雕刻作为辟邪之用。门框通常以条实为楣,或作半圆拱,有时亦加有腰门。窗门通常较小,有防风、防盗的功能。

  3.墙体部分:马蹄脚是墙体砌作的特色,多采用丁字砌逐渐外凸约40厘米左右,人字砌的工法细致,是松下建筑的特色。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16.jpg

  松下镇的民居和闽东地区的居民形式颇为类似。

  松下和长乐沿海一带其他乡村的民居,在机能上和材料上有更多的类似。福清、连江一带的民居同样是开间无天井式的平面格局,正面做法与山墙与松下民居也颇多类似,而在屋顶形式上也是五脊四披水或封火山墙的双披水形式。因此在形式脉络上,松下应属于闽东建筑体系的一部份。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19.jpg

  总之,松下的建筑特色有几点:第一、松下聚落的配置及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其成长历史和环境有着极为有机的关连性;第二松下建筑的工匠技法非常出色,特别是石砌的部分;第三、石砌外墙和木造内构的结合非常突出,木构造中穿斗和抬梁式的构造因着机能需求的弹性变化而彼此结合显得格外独特;第四、同样的石材从屋顶、墙身、铺面、乃至石桓、驳嵌,整个聚落整合十分和谐,却又能呈现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它证实了一个稳定营建系统和有机成长的共生却丰富的和谐关系。

微信图片_20180522091321.jpg

  (图/文 郑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