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默读“东关”

作者 陈震旦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02 15:19:58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屈指数来,在长乐吴航街道东关执事近十八个年头,春来冬去,我不知在这儿留下了多少心路屐痕!

  东关,你是一本书页泛黄的线装书吗?幽深曲折的街巷,斑驳陆离的老墙,逶迤散落的明清古屋……透着沧桑,含着古朴,在这儿,写在每一片风吹雨打的青瓦上的是诗,镌在每一块月刻年琢的街石中的是史,映在每一涓昼流夜淌的溪水里的是情。

  史载,东关街巷,兴于宋,隆于明,曾是条古驿道,也是城关通往北乡金峰、梅花、潭头等地的必经之路。当年,这儿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为吴航的繁华所在。

  长乐有五处名宦第宅,最繁华的司马第就座落在东关。司马第主人陈省,明万历年间当过兵部侍郎,当年的司马第据称三十六落大厝同时企扇(上梁),威名赫赫。其第宅迴廊便达,雕梁画栋细致,前堂后屋,左右厢房,大天井,小天井,椽木铺地,四壁画板。不言而喻,这儿曾大宴宾客,高朋满座,炫耀过辉煌。而那偌大的庭坪,宽敞的门街,不难想像,昔日为那迎娶新人而点燃的爆竹一定在这儿腾空飞迸;那蒙着双眼的孩子们,在捉迷藏时一定用自已的胸膛捂热过新砌的砖墙;那打磨过巷中石板的千万双脚,也定然踏碎无数的中秋月光……可是,时序更替,它老了,老得苍凉,如今只有重新修葺的司马第门楼,在那儿静静地告诉你兴废,告诉你盛衰,告诉你荣辱。

  东关的太平桥,建于宋朝,清乾隆以来多次重建。现桥面为九块长条石铺就。东边桥头竖着“太平桥”石碑,为明隆庆年间蒋以忠所立。桥沿用石板护栏,整座石桥显得古朴厚重,据说,1934年,专员王伯秋还特地拓“太平桥”三字中“太平”二字,分发宾朋并寄情故乡湖南,以企求四方太平。太平桥虽然历尽沧桑,但当年古镇繁华的集市、商肆、熙来攘去的足迹,仍然可以从这儿找到历史的印记。那高低适宜已被磨滑的护栏,坐过多少歇脚的乡亲,坐过多少挑担的货郎,坐过多少负笈进京赶考的才子……而桥面走过不同服饰的士农工商,岁岁年年都在演绎着各自的悲欢离合。

  桥头原有两棵老榕树。作家黄河浪曾倾情描述的《故乡的榕树》,已闻名国内外。十分可惜,一棵古榕年事已高,又因自然因素,早己倾颓。留下的虽然寂寞,但仍然密叶浓荫,新须飘拂,日夜呵护着东关子民,不失长者风度。

  太平桥下流淌着汾阳溪。太平桥以南的溪面,已浇注水泥地板,或架空铺设水泥制板,或盖凉亭,或辟市场,或建屋舍。太平桥以北,里人修砌溪路直过汾阳庙。如今,只能在汾阳庙处上下游,才能真切地看到这条亘古奔流的溪水。它从山里来,又向山外去,无雨季节,溪床很宽,溪水一线跟着岸边的山路,一样绕山缓行。裸石间泛白的水花,戏水散漫的孩童,特立独行的山雀,还有用捧搥捣衣的村姑……这儿,邻水溪滩,富丽野趣,一切都在特有的音韵中律动。若下一场透雨,溪水就会猛涨起来,全然没有平时的文静和清澈。这时,三五个村民才会身披蓑衣,头戴尖斗笠,到山坡自家的牲圈里点数平时散养在汾阳溪两岸的牛羊,而溪流仍然以它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绵长。

  汾阳溪,原名东溪,又名观音溪,远没有现在声名显赫。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武举出生的节度使郭子仪奉命率兵东讨,终于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他功居平叛再造唐室之首,被封为汾阳郡王。到代宗时,吐蕃,回纥再犯关中,他又再次收复两京,被赐号尚父。郭子仪身系唐室安垂危二十余年,为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世重臣,他“忠主扶唐匡社稷,安定平史葆金瓯”的德行,被后世视为典范。后来,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的曾孙郭篙随军入闽,并奉汾阳郡王尚义郭公香火,家于芝山之麓,聚族而居,峙溪为庙,从此原溪名易号汾阳溪。现在,每逢初一,十五,汾阳王庙香火旺盛,南来北往的香客,用匆匆行色和瓣瓣心香叩问着溪水和王庙心中久违的珍藏,让人们在有意无意间走向悠远的历史和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