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那些年我们写过的钢笔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3-19 08:15:02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熟悉的旋律,浮想着一位老师握着一支蓝色的蘸水笔在写教案改作业,这是定格在我脑海中的老师的形象。小时候的我,特别想要一支同样的蘸水笔,也想当一名好老师。

  80年代,钢笔才开始普及。记得我给自己买第一支钢笔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营前新街路拐角处的供销社百货商店买的“英雄”老玉米钢笔,一支五毛钱。那时候,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这是文化人的“标配”。“人不错,还有点文化,上衣口袋还插支钢笔。”老爸和老妈处对象的时候,没忘记在上衣口袋里插支派克钢笔,给老妈留下了好印象。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启儒先生当年合说的相声就有个段子,说是在上衣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小学生,两支钢笔是中学生,三支钢笔是大学生,四支钢笔,那准保是修理钢笔的。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爸把他的派克笔给我用。没多久,就被我不小心掉地上,笔尖摔坏了。后来,给小学校门口摆摊的修笔师傅看,他帮我换了个英雄的钢笔尖,说,好钢笔坏一支少一只,那表情就像面对凋零的老友黯然神伤。

  在一中求学时,终于在县政府斜对面的百货商店,买到了蓝色笔杆的蘸水笔,笔杆一毛钱,笔尖五分。从那时起,买过很多钢笔,伴我经历求学、工作的各个时期,从“英雄”玉米,到明尖、暗尖、大包头等各式“英雄、永生”。如果书写是一种修行,钢笔就是这一路上同行的伴侣。

  一支新笔一直没用,放在那里,过多少年拿出来都如同新买的一样,像人缺乏阅历。人们常说“好笔不是买回来的,是写出来的。”所以,有经验的修笔师傅会用极细的砂纸或油石按书写习惯打磨笔尖的角度,使它用起来更加顺手。长期使用的钢笔,免不了刮碰摩擦,于是在铮亮的笔杆上留下细微的刮痕,最终形成另一种肌理,如同饱经风霜的老脸。

  80、90年代,英雄钢笔在它的巅峰时期曾占有中国钢笔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那时,“英雄”就是钢笔的代名词。在书写习惯明显减退的数字时代,随着“永生”的凋零、“英雄”的末路,如今中性笔、水笔“倒街(俗语,意为满街都是)”,曾经的书写利器钢笔却成为收藏品束之高阁。而人们对书写技能却仍有要求。写一手好字,现在仍是一些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考量条件。这是在采访一家企业老总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招聘信息都有电子档,他仍然坚持要他们手写一份简历,就是想看看他们的字写得怎样。

  “英雄”“永生”钢笔的辉煌时代一去难回。也曾经惨淡经营的万宝龙,秉着“把钢笔当做珠宝来卖”的理念,以微雕、珐琅彩绘、宝石镶嵌等工艺将原本单调的书写工具变成华丽的艺术品,令万宝龙起死回生,变身为钢笔的奢侈品牌,让同类品牌产品望尘莫及。“改技术为艺术,变量产为限量”,顶级产品成为品牌形象,低端产品大量销售,为企业赚取高额利润。万宝龙成功地拓宽了书写工具的功用价值,赋予钢笔精致的生活格调。前不久,收藏协会的朋友送我一支金丝楠木杆钢笔,很是喜欢。钢笔很难卖到高价,而艺术品是无价的。

  (作者 欧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