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梅花三弄

作者 郑师恩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19 16:37:5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梅花这座千年古镇,位于闽江口南岸,唐武德年间因广植梅花而得名,其历史悠久,是我省著名的渔村,在唐代就有了渔业。又是一座明代古城,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更是一座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文人墨客的诗词赋文、碑文石刻。2018年新春伊始,应林位宫理事会的邀请,长乐作协一行在林秉杰主席带领下又一次来到了梅花,那威武斑驳的古城遗址,风光旖旎的将军山,雄伟的梅壶友谊楼和动人的故事,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让人深切感受到其中蕴涵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淳朴的传统元素和深厚的人文根基,激发我们的好奇之心和探究的欲望。

  许将与梅庄

  许将,北宋时期闽县(今福州市)人,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位状元,年仅26岁,其文章为时任主考官的欧阳修所称赞。许将入朝后历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和尚书左丞等职,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被宋神宗钦点参与起草变法文书。当辽兵入侵边境时,许将主动请缨,出使辽国,在外交礼仪和谈判中不亢不卑,从容应对,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文武之才、将相之略闻名于宋金两国,累进官爵。后遭蔡京等小人陷害,多次被贬流放,逐渐退出了宋朝的权力中枢。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许将去世,终年75岁,葬于长乐梅花,宋徽宗亲书墓表“两朝弼亮,翊赞良臣”以彰其德,为他守墓的子孙众多并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庄,这也许就是“梅庄”的前身吧。

  明朝洪武年间,因为筑建梅花城,许将陵坟墓被迁移到福州新店镇的涧田村的泉头山。许将的墓地虽然迁移走了,但是当初为他守墓的子孙却爱上了长乐梅花这片秀丽的山水,定居于次,繁衍至今,其后裔有一支迁至距梅花城六里路的鲤鱼山旁(今隶属文岭镇)居住,现已繁衍五百多户,因迁自梅花,故将此地命名为梅庄。现在的梅花、文岭的梅庄(上世纪八十年代仍隶属于梅花)等地的许姓人家都是许将的后裔。

  为铭记祖先、敦亲睦邻,传承许将好学、廉洁、忠国和爱民之高风,许将后人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开始修建梅庄许氏宗祠,2007年在河里自然村筹资两百多万元填池重建,建筑面积约有一千多平方米。一楼为宗祠,设有神主龛,宋徽宗赐以“世美”匾就挂在上方的横梁上,二楼为“许将史迹纪念馆”,馆内展示许将与其儿子许份的生平事迹、作品和后人对其的评价。

  可以说当年许将选择了梅花,梅花也留住了许将的后人;许将的墓地虽然迁移走了,但是他的励志的故事和光辉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长乐人。

  许将生前是否到过梅花,缘何死后选择埋葬在梅花这个小小的村庄?是否当年梅花山上的梅花曾让许将魂牵梦萦?“此身长相许,却作梅花人”,他生前自署“长乐许将”,身后葬在梅花,此种情结谁能胜之?许将生有六子,有诸多后人迁到梅花为他守墓,其中可有其子?现存资料语焉不详,我们心中难以释疑,加以两地许氏家族缺少完整的族谱记载,更是成了千古之迷,期待破解之日。

  怀广将军与梅花城、将军山

  怀广将军系许将的第十二世嫡孙许荣,字崇显,号暑明,生于明洪武末年,明永乐年间担任梅花千户所,率领当地军民筑梅城,平海患,治军严谨,望重绩显,位列三品,诰赠怀广将军,卒葬梅花城东门外马筹山,墓今在。生二子,长子平伸,次子平仲,其画像张挂在梅庄许氏宗祠里。

  梅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当年为抵御倭寇入侵,江夏侯周德兴奉旨修建梅花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现仅存东门,屈指算来,据今已有641年的历史。梅花城在当年抗倭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涌现了抗倭英雄林位等,谱写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篇章。

  许荣在修筑、镇守梅花城中鞠躬尽瘁,梅花人民感念其德,将梅花城东门外一座大山命名为将军山,如今的将军山上遍植梅花,时值腊月,山上各色梅花凌寒怒放,争先吐露芬芳,引的游人如织,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山上还有一处宏伟的建筑,那就是“梅壶友谊楼”,登上楼顶,山下渔村风光一览无遗;极目远眺,在烟波浩渺中,隐约可见对面的马祖列岛、琅岐岛和壶江岛。山上各类体育设施健全,是当地村民健身的好去处。据介绍,今后梅花镇政府将进一步开发将军山上多处景点和文化旅游资源,届时将军山乃至整个梅花城,必将换发新的生机,怀广将军若泉下有知,必将为这座神奇的滨海小镇而自豪。

  当地人普遍的说法是将军山因怀广将军许荣而命名,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是为林位或其他守城的将领而命名,据梅花许氏后人许通先生介绍,其祖先代代相传每逢清明必上坟祭拜许荣之墓,他还特意发来许荣墓碑照片,墓碑斑驳长满青苔,但碑文中“万历”和“明许荣公”却清晰可见,这座明代将军的古墓至今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引为一憾。史载许荣死后葬在梅花城东门外的马筹山,而许氏后人所保存资料更为具体:梅花始祖许荣,字崇显,诰赠怀广将军,万历乙酉年葬于25都梅花庄东门外马筹山,现名许朱山,墓坐东向西,以碑为证。如此看来,现在的将军山就不是明时的马筹山,马筹山应该就是现在的火焰山。但是令人生疑得是:史载许荣于明永乐年间担任梅花千户所,其族谱记载他生于洪武末年,万历乙酉年葬于马筹山。明洪武年间是公元1368年至1398年,而明万历年间是公元1573年至1620年,从洪武末年到万历元年,中间相隔155年,万历乙酉年是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相隔时间就更长了,显然这其中有误,有待于进一步查证。真希望这座将军之墓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保护,让今人可以驻足仰望,油然而生敬慕之情。

  贺世骏与梅城弄笛

  贺世骏,字拔伦,号相皋,江西安福人。于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二十八年为长乐县令。政绩有口皆碑。其人通音律,善为诗文,他以近体诗七律的格式撰写《吴航十二景》组诗,其中一景就是描写梅花城----“梅城弄笛”:梅花丛里斗城悬,傍水依山四面妍。长笛一声倚重阁,清音几曲入云天。兴来掩仰情何极,吹到悠扬怨亦消。最喜月明风静候,楼中有句忆青莲。青莲者即唐朝诗人李白号也。当年贺世骏为何生情?又缘何想到李白呢?颔联中不难找到答案。之前李白曾写了过《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无论是贺知县还是李白,他们都是因笛声而生情感怀,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佳作。乾隆时代的梅花城应该还有屯军,守城将士多达一千五百名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从北方过来,每当月明之夜,难免吹起长笛以寄托思乡之情。据清道光年间编撰的《长乐梅花志》记载,梅花城自明建造以来曾多次重修,仅清朝就修建了四次。最后一次,是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知县贺世骏领帑重修的,足见贺知县对梅花是情有独钟的,生情感怀理属自然。由此可见,贺诗写的是实景,“梅城弄笛”中的笛声确实是长笛发出的,这一点也可以从李诗中得到佐证,至于这笛声是否就是戍城将士吹奏的,今人不得而知,我们也没有必要深究。但还有一说,昔时的渔村,海边的滩涂上插着一排排整齐的竹竿或芦苇杆之类来划定区域,每逢海风吹拂,竹竿之隙便呼呼作响,好似笛声,萦绕梅城上空。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种说法,对此一些学者也曾做过探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解读,也许只有贺知县心中最清楚不过了。据《长乐县志(民国版)》记载:梅花城“山川形胜,得天独厚。岛屿错落,雉堞周遭,万顷鸿冥,渺不知其所际。遥望琉球,青烟几点。每值夜月晶莹,天水一色,数声风笛,如听龙吟。”足见梅城笛声之美妙。

  如今梅花城梅花依旧盛开那么灿烂,却再也寻觅不到悠扬的笛声,当年的小渔村如今成了华侨之乡,只有那傍山面海的梅花古城尽管略显老态,似乎不胜风力,却历尽沧桑,在风雨中矗立了几百年。在这里,游人仿佛都能听到当年战斗的厮杀之声,因为梅花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和战争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里几乎每处古迹、每个故事都隐现着刀光剑影,当然也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更有那些雪藏的史实和未解之谜,期待着今人去发现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