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太平桥上拓“太平”

作者 周锦云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21 16:20:31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长乐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桥——太平桥。它位于吴航街道东关村的汾阳溪上。

  唐上元元年(760年),梅花人林巨卿捐资建造,名丰泰桥,屡遭水患,多次重修。隆庆四年(1570年),知县蒋以忠重建,上建三楹亭(俗称观音亭),改名太平桥。桥长13米,宽3.8米,石构,单孔,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如今亭已圮,桥犹存。桥东北有“太平桥”碑刻,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背刻太平桥的历史沿革及重建经过,文字清晰可读。

  民国时期,长乐县县长王伯秋是湖南湘乡人,留学美国,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成为孙中山的二女婿。他在长乐积极推行他的“好人政府”,广行善政。一日他听说县城东关村汾阳溪上建有一座“太平桥”,历史悠久,石碑矗立。于是寻一闲暇之日,约上三几好友,来到太平桥上。一到桥上,他就被石碑上的“太平桥”三大字深深吸引了。这三字,朴茂工稳、浑厚高古,遒劲有力。单看这字体,“太平”之意就迎面扑来。且“太平”二字寓意又是多么吉祥、美好。这世上谁不希望自己一生太平,家人太平,亲朋好友太平!

  见到这“太平”二字,王伯秋的内心就波澜起伏,激动不已。他也希望,他管辖下的长乐太平,百姓太平啊!这“太平”二字也正符合他的善政理念。于是,他命人把“太平”二字拓了好多幅留存。

  转眼元宵节到了,月圆人团圆。王伯秋宴请下属一起过节。酒过三巡,如水的月色悄悄地漫过喧哗的庭院。大家正举杯互贺,把酒赏月之时,王伯秋命人拿出 “太平”二字的拓片,一人赠送一幅,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佳节贺词,宣传他的为官理念。下属收到好人县长的馈赠,自是个个欣喜,拿回家第二天就找人装裱,挂于厅堂。王伯秋拓“太平”的故事也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王伯秋在长乐任职期间,整顿长乐城区面容,自县政府以西至码头,临街房屋拆旧翻新,统一门面,一律改建成砖墙的两层楼房;其次是整修中山路,长660米,宽6.5米,并在道路两旁种植龙眼、王坛子树等,绿阴满街。又在中山路中段建“中山堂”,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外他还建造塔山公园、江滨公园、塔山运动场、民众教育馆;开辟城关至营前长达8.8公里的县内第一条公路和城关至金峰、城关至江田的公路,等等。他为长乐的文化、教育、交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位百姓的父母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想百姓所想,廉洁奉公,广行善政,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才能千古流芳。王伯秋就是这样一位被长乐百姓载入《县志》,交口称赞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