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来三溪村幸福桥,赴一场千年的龙舟盛宴!

作者 陈月映

http://www.clnews.com.cn  2021-06-09 11:32:58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屏障铺霞山积锦,龙潭印月水浮珠”,长乐十二景之一的“屏障铺霞”就在江田镇三溪村。这个山清、水秀、石奇、洞美的村落最让人着迷的可是龙舟夜渡。三年前的端午,我有幸在幸福桥观看夜渡胜景。

  日暮时分,两岸及桥上人潮如织,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川流不息,所遇皆是熟人亲友,大家热络地问好。沿途弥漫着粽叶、烧酒和糯米的香味,时不时就吸溜进了五脏六腑。当夜幕降临之时,周边已是灯火辉煌,两岸及数处桥上,附近人家楼顶上,凡有立锥之处,皆见缝插针般挤满了人,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了溪中的龙舟上。26条造型各异的龙舟,十分气派,其中四尺长英姿勃发的龙舟,据说适用于豆蔻少年;还有两尺长的玲珑小舟,专供儿童在溪里嬉戏……

  随着一声锣响,比赛终于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开始了。水面列队的龙舟如离弦之剑,奋力前冲,舟上旌旗猎猎。舟中浆手合着鼓点吼出气势震天的口号,手中的木浆整齐划一,与摇橹之人紧密配合,船首犁开的溪水,向两边飞溅,在灯光的映照下,顿时如金似银,映衬着浆手粗壮黝黑健硕的臂膀,一场乡村版的速度与激情精彩上演。“号子嘛一喊,浪靠前,百舸嘛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在密集的鼓点中,这歌声格外应景。龙舟时而并肩飞越,时而独领风骚,时而戛然止步……岸上的观众激情也被点燃,掌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人群中的摄影爱好者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守候着每一个精彩瞬间。溪河两岸,不断升腾的礼花,把整个村庄点缀得耀目璀璨。

  友人递上一套竞渡服装叫我下舟一试,我不禁一愣,友人一下看穿我的心思,“我们这竞渡是不分男女老少的,你看那艘凤舟上的浆手都是女人。”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舟上女子皆英姿飒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踉踉跄跄站在舟中学着她们的样子敲起鼓,浆动舟行,夜风扑面而来。当浆速提起,我竟然体验到了“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也领略到了“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的魅力。

  追溯三溪夜渡的由来,不得不提到理学宗师朱熹。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为避“伪学”,侨寓福建,四处讲学,在长乐遇同朝为官的长乐籍进士张一渔,得知朱熹南避讲学,张一渔在三溪村朝元观下的岩石旁特建紫阳阁(俗称朱子祠),让其为乡里乡亲讲学授课。朱熹非常喜欢这里的山水和纯朴的村民,曾勒“溪山第一”四字于朝元观前的巨石上。

  据传,最早三溪村赛龙舟也只是白天的活动,有一整套的礼仪程序,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擂鼓开“殿门”,建造新龙舟,祭香官神后就开始造船;五月初一龙舟开划,俗称“下水”。新龙舟试水,极为隆重,要巡划祈福,要发帖邀请邻近各村的龙舟前来竞赛;龙舟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而此时也正是春耕大忙时节,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一连几天的赛龙舟,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田里的农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农活、龙赛两不误呢?后来人们想到请教山上紫阳阁很有学问的朱熹。朱熹感叹三溪人“不误稼穑,惜时如金”的务实精神,建议他们“日间下地劳作,晚上龙舟竞渡”。经过一番思量,大家都说这主意不错。

  之后,每逢端午,村人需要日间外出劳作,谋取生计,夜幕降临,收工回来吃完粽子,出门相邀,竞渡龙舟,各显身手,名曰“加场赛”。龙舟夜渡就此承袭了下来,成为了三溪村独有的文化品牌。

  又是一年端午将至,幸福桥的溪流中早有龙舟在此游弋,操练声将这平日里寂静的村庄唤醒。期待节日来临,再到幸福桥赴一场千年的龙舟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