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寻访东溪精舍

作者 林晓敏

http://www.clnews.com.cn  2021-06-16 18:25:44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空山新雨后,伫立于汾阳溪畔,仰望六平山,天青云淡,层峦叠翠,岩石嶙峋,亭榭庵堂随处可见,心之向往,欣欣然登高而上。

  六平山,又名鹿屏山,是长乐历史文化名山。山峰峻秀,溪流清澈,东溪之畔风景尤佳,吸引了历朝历代的不少学子在此筑室吟读。据记载,最早为南宋陈合。

  陈合,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进士,南宋丞相,辟六平山“小有洞天”,悠游其中,为开山初祖。其后建亭于此,名曰“天地四方宇”,作为读书吟咏、修身养性之所。

  时隔百年,元末邑人曹贤,迷恋六平东溪景致,定居、读书于此,改名为六平书室。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知县王遵道尊崇教化,倡办社学,改六平书室为“东溪精舍”,重金礼聘江田中书舍人陈洵仁讲学其中。10名泮生中竟有9人登科高中,其中两个状元(马铎、李骐),一个榜眼(陈全),书写了长乐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篇章,“东溪精舍”从此声名远播。

  “东溪精舍”讲席陈洵仁,明洪武十八年 (公元1385年)进士,其人博览群书,文采出众。教学之余,写下了《东溪精舍记》,详细描绘了东溪精舍的地理位置、周边景色等概况。东溪精舍,为茅顶土墙,其建筑也有一定规模……

  斗转星移,东溪精舍原建筑物早已不复存在。明万历丁丑(公元1577年),司马陈省在东溪精舍故址葺“小有洞天”,开山种树,葺庵建亭,把东溪推向新的辉煌。

  到了明崇祯年间,长乐知县夏允彝在东溪精舍故址、“小有洞天”上建“介全寺”。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介全寺故址重建,改名为“北涧寺”。石刻《重修北涧寺碑记》,记载了北涧寺的历史由来。

  今天,我们看到的在“东溪精舍”故址上修建的北涧寺古朴清幽,位于狮首岩上。“狮首岩”因陡壁兀立,形似狮首而得名。每当夕阳西下,霞光云影,五彩纷呈,蔚为壮观;若逢晨雾弥天,烟岚旋转,北涧寺居高临下,若隐若现,犹似玉宇琼楼。

  “狮首岩”岩壁上刻有“洞天山斗”四个大字,气势恢宏,是明刑部侍郎郑世威的手迹。传说明朝万历年间,郑世威应司马陈省邀约前来“小有洞天”游玩。想象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山风徐徐,溪水潺潺,两大才子吟诗作对,相谈甚欢。郑世威泼墨挥毫……自此,“洞天山斗”四个大字永久地留在“狮首岩”上。

  “狮首岩”上,紧挨着“洞天山斗”还有明长乐知县夏允彝的楷书“江山全览”,笔道苍劲有力,同样过目难忘。

  “东溪精舍”附近,最有名的摩崖石刻是宋朱熹的“石萝烟月”,笔锋铁划银钩,极具个性。“小有开山主人”陈省在丞相陈合的“第一小有洞天”石刻旁留下“小有开山主人、司马幼溪陈公”的字样,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石萝烟月”岩石后、“一线天”洞内还有明兵备副使、陈省之子陈所立的“一线天”和“昭昭之多”石刻,若没有注意,很难发现;“一线天”洞口石壁上是明福建按察司副使韩仲雍的诗刻,字迹清晰、诗书一体。

  寻访东溪精舍故址,感受长乐文脉源远流长。驻足于著名的六平东溪“七子摩崖石刻”前,惊叹时光流转、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文化瑰宝,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