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不应沉寂的东溪精舍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1-06 15:20:42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近来编撰《长乐历史名人名言》文稿,翻阅了一些长乐史志,获益匪浅。长乐果然是海滨邹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文脉勃发,斯文不息。单关于明代长乐“东溪精舍”的记叙,足令我心怦然。《荐楼笔记》载:“东溪精舍在六平山,原为曹氏(曹贤)六平书室,明洪武三十一年,邑令王遵道礼聘陈洵仁讲学其中,改名东溪精舍”。东溪精舍成为长乐一袭重要文脉,是因为讲席陈洵仁先生和他的10个学生。《长乐六平山志》载:“(陈洵仁)延讲于六平山东溪精舍,令泮生吴实、马铎、林应、高淮、周瑶、李马(琪)、谢复进、高沂、林山乔、陈全十人从之学,不数年,相继擢魏科,登显贵,邑之文风为之大振”。其中,陈全榜眼,马铎、李琪永乐年间分别领榜状元。

  陈洵仁师生共同锻造了长乐人文史上辉煌的一页。学生是达材可培,师尊是雕心有术,便有了这一段千古佳话。明初,长乐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舟师驻泊长乐,“人物辏集”,“十洋城市”(孟照涵《长乐县志》卷3),是继“衣冠南渡”之后,又一次长乐与外界大交融的机会,促成了长乐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发展。

  陈洵仁,长乐江田人,明洪武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立朝敢言,文章、政事望重一时”(李驹《长乐县志》卷25),因故“削藉归”,后受聘主东溪精舍讲席。其在《东溪精舍记》中说:“不有裴晋公,则绿野不过寒林,不有韩魏公,则洛阳名园亦荒草耳”。老先生自喻裴晋公、韩魏公,育栋梁于寒林,修蛮荒成名园,授业树人之志令人肃然起敬。文中还说:“若徙日通一经,治一艺,以自成其学古之儒,非余所望诸子之意也”。又见其培育人才不因袭旧俗,不满足于“学古之儒”,目标高人一筹。老先生退归林下是被迫淡出官场的,却能有如此高雅不凡的心态,真凛凛然学者风范。

  东溪精舍因何而衰,没于何年不得而知,后续报道不见经传,现今遗迹荡然。东溪精舍之业绩和影响,应该在闽学至少在长乐应有大书特书的一页。东溪精舍孕育了一种精神,一种气概,它不应该尘封于历史,沉寂于今天。

   (作者 施秀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