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明长乐 >> 诚信建设 >> 正文

解剖“长乐之谜”:诚信“人本”闯天下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4-16 14:54:5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正是从别人瞧不起处做起,长乐人在一滴滴积累财富的同时,也一点点积累起别人对自己的一份敬重。那种以生命做赌注的冒险拼搏,那种乡情亲情聚合起来的凝聚力,以及那种压不垮累不死的坚忍不拔,构成了世界少有能与之匹敌的商业精神”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汤华 王健君 刘殊君

  “无棉之乡建千亿纺都,无矿之田筑百亿钢城。”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福建长乐市遇到的第一个谜题。

  长乐,别称吴航,唐武德六年置县,距今近1400年。长期以来,在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困局中,长乐也难以摆脱资源贫弱的掣肘。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小平南方谈话以来的20多年,长乐却成就了内涵深远的发展奇迹。

  据2013年统计数据,这个陆域面积只有723平方公里的县级市,不产一两棉花,形成了1079.91亿元产值的纺织化纤产业,其中高端的经编产品甚至占领了60%的中国市场;不出一克矿石,创造了193.88亿元产值的钢铁产业。

  尽管去年全市485.07亿元的GDP,和174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即使在福建都不显山露水,但本刊记者了解到,长乐在全国控制的产业之庞大,可谓“深不可测”。仅以钢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500多家长乐籍企业在域外控制着全国1/7近1.1亿吨的钢铁产量,超过3000亿元产值。这是长乐的第二个谜题。

  第三个谜题接踵而来。作为国家重点调整对象的纺织业和钢铁业,在长乐企业家手中不但没有沦落成落后产能,在环保和技术升级压力下反倒日益壮大并加速奔跑。例如,以金纶高纤、恒申合纤、锦江科技和经纬集团等百亿级纺企为龙头,预计2015年长乐纺织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也因之,吸引巴斯夫、美孚、帝斯曼、塔塔、卡尔迈耶和住友化工等等国际巨头竞相前往这个沿海小城与之合作。

  耐人寻味的还有第四个谜题。历次经济危机,长乐民企都无资金之虞,绝少资金链断裂和“跑路”事件。在银根严控的2013年,长乐企业仍能数天之内调动数十亿资金,拥有充裕的自有流动性。这个人口仅70余万的县级市,吸引了21家全国大中型银行分支机构。截至2013年末,银行机构对长乐贷款余额达557.2亿元,当年新增108.25亿元,增长24.11%,不良率0.08%。

  令人吃惊的还包括长乐民企自始至终对实体经济的笃定。多年来,长乐民间资金之活跃和雄厚,省内与晋江齐名,省外亦不亚于温州。虽然地下融资之风同样盛行,但绝大部分都注入了实体经济,很少大规模金融炒作或投资房地产。冒险气质与慎重行事并存,成为第五个谜题。

  采访中,最让人肃然起敬的第六个谜题,则是长乐人“追求第一”又深藏不露的创新精神:八年时间打败了世界纺机霸主德国卡尔迈耶的鑫港纺机,活跃于海外的全球制冷工程技术新领军者雪人股份,打造了全球最大、最完整也最先进合成纤维产业链的恒申合纤,创新了全球领先的婴幼儿食品专利技术和安检技术的明一国际……在长乐,像这样的“隐形巨人”就落户在不起眼的街坊村镇中。

  正是这些令人着迷的话题,构成了至今待解的“长乐之谜”。日前,本刊记者深入这座历史上以郑和舟师七次开洋起点著称的“吴航头”,以解其究。

 

  长乐产业“无中生有”

  至今,福建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梅燕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一项“特异功能”,“白天上学,晚上可以睁着眼睛边摇纺车边睡觉。”他告诉本刊记者,长乐自古就有纺麻补贴家用的生产习惯。这成了长乐纺织业的源头。

  长乐市地处海滨,历来风、涝、旱灾严重,且属低山丘陵区,耕地极为有限,人均耕地仅六分,林梅燕所在的长乐金峰镇六林村甚至不足三分,难以糊口。面对严酷自然条件,走出去讨生活成了长乐人唯一的选择。正因此,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大批长乐人一度“投奔怒海”谋生海外,目前长乐籍华侨已达50余万。

  改革开放后,面对轰轰烈烈的乡镇企业热潮,长乐的家庭作坊开始向工厂转型。第一桶金从何而来?稔熟那段经历的长乐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名誉会长黄开枢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海外亲属的侨汇,二是用银元古董在海上交易日用小家电,三是全国各地走街串巷贩卖尼龙蚊帐所得。“每一分钱都是拿汗水、泪水甚至命换来的。”对之,他感慨万千。比如,林梅燕和哥哥林梅灼就是从卖蚊帐、生产蚊帐开始进入纺织产业。然而,棉花等资源品的计划体制让长乐人的创业倍多艰辛。1988年,随着棉花控制性调整政策的出台,许多长乐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林梅燕也因棉花采购受骗损失300多万元而被迫关闭企业。

  长乐人的真正机会是从1992年开始,小平南方谈话彻底让长乐人放开了手脚。长乐企业家们重新调整了投资方向,一部分坚守纺织业的企业避开原料难题转为投产化纤产品,另外一部分企业看准了当时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热潮契机而走向域外跨入钢铁业。

  正是这个时候,林梅燕转产化纤腈纶产品大获成功,组建了长乐第一家现代工业意义上的纺织企业——经纬集团。20岁的黄开枢则怀揣30万元远走广西创建钢铁厂……事后看,一帮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的长乐企业家,当时敢于投身资金和技术“高门槛”的化纤和钢铁产业,是长乐产业能够“登堂入室”的“惊险一跃”。黄开枢至今一直认为,长乐“草根”企业家在这个节点踩中了“中国崛起”的第一个“黄金投资点”。

  此后,凭借着每年数亿美元侨汇为主的丰富民间流动资金,和敢拼的性格、好胜的劲头、灵活的头脑和敢闯的精神,长乐人利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中纺织业压锭和钢铁业调整带来的机会,顺势切入,扩充实力。在新世纪初中国经济迎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十年”时,长乐的纺织业和钢铁业扶摇直上,一举实现了“化蛹为蝶”。

  以纺织业为例,据本刊记者了解,长乐现有纺织企业1053家,年产化纤短纤、长丝、混纺纱近330万吨,拥有600万锭纺纱规模,锦纶民用丝年产能6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和锦纶民用长丝切片生产基地,产能居亚洲之首,高端经编产品占全国的市场份额为3/5。

  “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做得好。天天向上,老天爷都会感动。”恒申合纤董事长陈建龙用这句话告诉本刊记者自己能够成就百亿产业的“秘诀”,天道酬勤,“这个真的很灵验。”

  “长乐帮”抱团“过大江”

  “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这句流传在美国华人圈的口头禅,形象地展示了长乐人的性格。黄开枢将之解读为,长乐人具备勤劳、吃苦、俭朴、善良的天性,加上天生“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和宗亲互助的“抱团”特点,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迅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这种独特的地域个性,正是长乐产业奇迹的成功基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敏感的民间投资者都知道钢铁业是中国长久的刚性需求,但动辄成百上千万的投资和过高的技术门槛,挡住了绝大多数人的步伐。“长乐人就敢做。”黄开枢回忆说,银行贷款走不通就和亲朋好友集资,炼钢投入高昂就买二手设备,技术门槛高就高薪聘请工程师……

  在其看来,长乐人有的不仅是胆识。长乐自古就有出门“闯天下”的传统,家家户户盘根错节的密切关系,使得长乐人重视乡情、团结互助:创业有成者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机会和资源分享给同乡;受惠者亦勤奋工作,知恩图报。由此结成了长乐人人脉雄厚且互惠双赢的牢固商圈。

  而且,这个商圈不仅是乡情圈,还是资金圈、情报圈、技术圈和经验圈。黄开枢告诉本刊记者,“长乐企业之间,盘根交错的不仅是相互参股,在行业情报、技术经验、商业秘诀等等方面,都能分享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因此,中国钢铁产业中,长乐籍企业家总能先知先觉,对趋势和信息的灵敏使之能够最先摆脱市场风险。

  比如,采访中,鑫海冶金总经理助理林贞武给本刊记者讲述说,早在五年多前,长乐籍钢企老板就看到节能环保的大势所趋,相互协力率先完成了改造升级。这两年日益严峻的产业调整下,无论是从全国而言,还是在淘汰落后产能最严酷的河北省,长乐籍钢企几乎无影响。他充满信心地说,“国家要把20%产能淘汰,我们非常欢迎。”

  这种抱团进退的故事同样上演在纺织业。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长乐第一家现代纺织企业,经纬集团为长乐纺织业送出了许多经营大师。比如,产值超百亿的金纶高纤董事长郑宝佑,曾是经纬集团总经理;拥有全球最大合纤生产基地的恒申合纤董事长陈建龙,事业起点是从经纬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开始……

  面对他们超越自己,林梅燕由衷地表示敬佩,“经纬最早搞了七台经编机,开着门让大家看。他们问我自己能不能搞,我说可以搞,我帮你。我的思路是大家越多越好,才能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宝佑现在还是经纬的股东,我们合作了30年。”他认为,长乐纺织业能够发展如此快,这是重要原因。

 

  诚信“人本”闯天下

  “人本就是资本。”这是本刊记者在长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林梅燕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六个字的分量。1988年5月,林梅燕到山东菏泽采购棉花受骗,损失了300多万元,这意味着他十年奋斗成果一朝付诸流水。当时,企业还欠银行120万元,林梅燕和股东们决定倾家荡产按时还贷。

  “还完钱,企业就关门了,银行都不相信。”1990年底,林梅燕以化纤代棉做涤纶重启工厂,去找银行贷款120万元。银行负责人听完介绍,二话没说贷了他200万元。林梅燕一直深信,如果当时不还钱,就没有今天的经纬集团,“从商就是做人,长乐人祖祖辈辈立业之本就是诚信。”

  在长乐民间商业社会中,哪怕身无分文,只要有诚信,就可以融到资金。本刊记者调研中发现,长乐茶馆多,茶馆里多是谈生意。一桩投资需要多少资金,你出多少,他出多少,一顿茶的工夫,口头承诺就能敲定。这种把契约写在心上而不是纸上的商业信用,在长乐人自己的眼中,完全是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长乐人海外“淘金”。随着他们海外产业的积累,寄回大量侨汇,从过去的接济家乡到现在的投资“中国崛起”,每年都有数亿美元资金,2009年最高多达10亿美元。除此之外,过去20多年长乐籍企业在域外也积累了五六百亿元之多的资金,这些构成了长乐民间资金发达的主要源头。

  对长乐民间资金运作非常熟悉的黄开枢告诉本刊记者,过去十年,这些资金年息也就一分左右,仅比银行利率高三四厘,远低于市场上两三分以上的高利贷。原因何在?他分析说:

  从贷方而言,一是长乐人大多都有产业,并不靠放贷谋生。二是长乐人最看重诚信,投资先“投人”,有靠谱的人,才有靠谱的投资。三是长乐人深知市场风险,对暴利敬而远之;从借方而言,利息年年结清,并乐于分红,分红才能彰显能力。如果投资失败,倾家荡产也要连本带息按时还钱。

  因此,在这种高度信任而理性的民间资金市场,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历经诸次经济大波动,长乐规模以上企业没有倒闭,资金链断裂或者跑路的事件更绝少发生。

  林梅燕告诉本刊记者,多年来,长乐人也因为自己的诚信,在市场上受到了其他地方商人难以享受的待遇,“长乐企业诚信为本,许多外地企业认为和长乐人做生意放心。比如,长乐人来了,可以先拿货后付钱。这种信誉反过来给长乐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的优先权。”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同样活跃而充裕的民间金融,没有在长乐形成浙江温州那样浓厚的金融投资气氛?一贯具有冒险精神的长乐人为什么如此“保守”地笃定实体经济?

  黄开枢的解释是,传统观念,“我们长乐老一辈对下一辈的从商教育,有几样是不能做的:一是不能涉赌,赌博败家业;二是不取横财,横财惹横祸;三是不放高利贷,那是丧天良的钱。挣这些钱是不光彩的,在长乐抬不起头。”

  因此,“长乐企业家,不玩虚的,只投实体,和亲朋好友的资金连为一体,可以快速资本积累。”采访中,明一国际集团副总裁陈广立将之总结为,“肝胆义气,不害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宁可自己贴钱,也不让朋友赔钱,成为长乐人独有的商业信誉。”

  “长乐人乐于赚钱,但赚一定要赚得踏实、阳光。”他说。

  发现“长乐精神”

  “长乐人打从娘胎里就流着当老板的血。”陈广立这句话,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长乐听到过最强悍的自我评价。在长乐企业家中,这种“敢为龙首”和“追求第一”的大勇和豪气,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之一就是福建景宏实业董事长刘菊官。

  1957年出生于长乐一户贫寒家庭的刘菊官,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膝不能直立落下了三级残疾,成了家中“累赘”,甚至一度不得不在破庙中独自生活。在一路的欺凌和歧视中,他没有低头,从学木匠制作织布机和街头摆服装摊,到整栋整街批发租赁商铺;从投资福州商业地产,到在河南兴建百万吨钢企、内蒙收购矿产,30年打拼出了一份价值五六十亿元的产业。

  回过头来,作为长子的刘菊官对父母没有怨言,在自己事业起步后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将家中的五个兄弟一个个带出来发展事业。“一定要去拼、去闯,掌握自己的命运。”站在本刊记者面前的刘菊官,简朴得像邻家大叔,最念念不忘的是人生道路上许许多多帮助过自己的人。因自幼失学,现在倾力于“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如果说刘菊官的故事讲述的是“大爱开明”,那么陈建龙的经历诠释的则是“能拼会赢”。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陈建龙的确把纺织业从别人手中的“夕阳产业”做成了“朝阳产业”。穿是人类生存基本需求,只要有人就有纺织品的需求。从这个层面,陈建龙认为纺织业是“万年产业”,“关键是你的产品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企业发展靠的是技术创新还是密集劳动。”

  这位不会操作电脑的初中肄业生,一是敢于在创新研发和吸收人才上投入重金,每年研发费用20%地增长,建立了世界最先进的锦纶纺丝研发中心;二是勇于从全球纺织技术最前沿和产业链全程的市场变化,规划投资方向和产品结构,注重长远发展、把握经济周期。

  比如,陈建龙在涤纶大行其道时就通过技术突破布局锦纶,在这两年涤纶价格暴跌时,却收获着锦纶的一枝独秀,仅氨纶每吨毛利就高达1.3万元。当许多企业现在开始投资锦纶时,陈建龙已经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以及与荷兰帝斯曼战略合作,总投资400亿元布局锦纶的上游材料己内酰胺100万吨,在目前市场均价8000~10000元/吨背景下,其每吨4000元的价格又将收获丰厚利润。

  “这跟性格有关,我做任何事情总想做到最好。”陈建龙告诉本刊记者,“我会把所有的风险考虑进去,甚至破产,想好一件做一件。而且,我三年做一件事情,不是一年做三件事情。只要每一件事情做对,就能领先市场。”陈建龙说德国巴斯夫总裁私下曾告诉他,在这个百年家族企业一度要倒闭的最危险时刻,是一项核心技术最终拯救了巴斯夫,“所以,恒申一定要在自主核心技术上永争第一。”

  在这一点上,鑫港纺机董事长郑依福的故事更富传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不堪德国设备垄断的“折磨”,硬生生通过改造创新,短短两年间自主研发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经编机。尤其是2012年自主研发的XGHM43/1提花经编机,经国家鉴定,比国内外同类机型提速15%,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德国卡尔迈耶的同类产品当即降价一半。

  长乐类似的案例众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长乐市委书记王绍知将这种“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精神,归功于长乐千年文化积淀的遗泽。这片被誉为“滨海邹鲁”的土地,不但是郑和七下西洋出发地,而且历史上出过956名进士、11位状元,甚至高丽国王王宜星、安南国王谢升卿,更是现代文学家冰心和郑振铎的故乡。

  受此文化传统影响,以这六万多名长乐企业家群体为核心,构成了今天“域外长乐”、“海外长乐”和“本土长乐”的三足鼎立,和大江南北、寰宇内外的鼓荡呼应。因此,王绍知在采访最后告诉本刊记者,长乐的资源就是企业家群体,长乐的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只要有这六万多名长乐企业家的不断壮大和繁荣,长乐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