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离开第二故乡,担负驻地森林救火应急分队的驻航某部一连的3个老兵,面对着地方政府配发的专业灭火装备器材,担心留队的战友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等问题,他们作出这样的举动—— |
“把我们的救火经验传给留队战友”
“咱们驻地的山林比较多,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气候干燥,很容易造成火灾隐患……”日前,驻航某部一连即将退伍的老兵林宇波、任光文和徐开宇,分别结合自己在参与驻地山林救火中积累的经验,在操场上和留队的战友一同交流心得,并将驻地林业局给连队配发的风力灭火机、电锯等设备的操作要领一步一步讲解。
老兵林宇波在部队当了12年兵,从第一年开始就参加过驻地山林大火的扑救,到现在已经有30余次。所以,有较为丰富的救火经验和方法。而且,他还凭着自己是侦察兵的优势,对周边山区、乡镇路况熟悉等,专门手绘了一张“袖珍版”易发生山火路线实用图。“那时候救火任务特别重,一接到命令火速奔赴现场。可大家对上山的路不熟悉,有的在途中就崴了脚,还有被山中的林木、石头等给挂伤……”
有了他的那张“地图”,后来救火时发生意外的情况很少。这不,临走之前,他正准备把陪伴自己10多年的这张有点发黄的地图送给连队,给留队战友下次参与救火提供点“交通”方便。
“我们救火没什么工具,有的都是军锹,条件好的会发点灭火弹。所以,很多人上山前折下树枝用来灭火,不像你们现在有专业的灭火器材……”席地而坐的任光文和战友们畅谈自己10多次救火的感受。他告诉大家,救火时首先要砍伐出一条宽约5米左右的隔离带,将大火隔离开来,再看准风向,顺着风扑打,不能逆风而上……边上的战友个个听得入迷,仔细揣摩老班长给自己传授的救火经验。
这时,连队指导员高启长走过来告诉记者:“现在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山林火灾,前两年还专门配发了风力灭火机、电锯、灭火扫把和防火服、头盔等成套的森林防火器材,大大提高了救火应急能力!”
老兵徐开宇介绍说,他当兵5年也就参加过3次,说明人为的火灾频率每年在减少,山林监管的制度正逐步健全。他说着背起一个风力灭火机,边拉一旁的绳子边给战友讲解动作要领、操作步骤,一遍又一遍却丝毫不厌其烦。特别是如今有了专业的森林防火救灾装备器材,加上部队每月一次的森林防火演练,无论是干部的组织指挥、科学布置,还是战士的反应速度、救火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实践,完全能够完成“火情敢来、即刻战胜”的任务。
采访不知不觉已到了开饭时间。一同前往餐厅的路上,三个老兵很是欣慰,离开部队前能够把自己的经验留给连队战友,让他们继续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子弟兵的力量是义不容辞的事。他们还说,通过这段时间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知道国家将来一定会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美丽中国”肯定有许多人参与进来,目标也会如期实现。
(记者 海风 通讯员 刘海青 高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