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大桥边的蜕变

作者 高娟秀

http://www.clnews.com.cn  2021-08-20 16:30:17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大桥是长乐区航城街道龙门村通往村外的要道。我的老家就在大桥边上,儿时的记忆都与大桥紧紧相连。

  上世纪70年代的大桥很小,称谓大桥,其实只是一座独木桥。母亲和姐姐都对独木桥记忆深刻,那时父亲身体不好,每到早春肺病就会发作,经常咳出血来。靠挣工分过日子的年代,父亲这样的身子骨挣的工分自然比别人少,每到春季家里就断炊。有一年春天大雨连续下了几天,河水猛涨淹没了独木桥,家里又断炊,看着饿得嗷嗷大哭的姐妹和生病的父亲,母亲穿上雨衣和雨鞋咬牙颤巍巍地趟过河到姑妈家借粮食。来回走了两个多小时,带回十斤米,又饥又累,差点滑落河中,还好路过的村民扶了一把才幸免于难。姐姐当时也是要过河到村里上学,那时春季雨水特别多,经常会淹没独木桥,姐姐上一年级时我和弟弟都还小,母亲忙于照顾我们抽不开身去接,父亲每到春季又多病,姐姐只能经常请假,因此落下功课,便只好辍学了。

  我6岁那年,母亲下定决心搬家,新家安在与龙津交界处,看得见大桥。不久就新建了一座石桥,在大桥边种了一棵榕树,榕树边安了几张石条凳。那时家里还没通自来水,家家都是提着衣服篮子到河里洗。大人洗衣服时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就围坐在石条凳上丢石子玩,夏天天气热,我们就会下水,一个个攀着小木桶游,双脚拍起的水花溅得大人一脸水,少不了惹来一顿笑骂。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兴起“二贩商”热,母亲就和村里几个姐妹一起把米挑到福州市区卖。每日天未亮,母亲就踏着月色启程,不足百斤的身躯挑着180斤的米,行走在榕城的大街小巷叫卖。早饭没来得及吃,午饭也没时间吃,多是一边赶路一边啃着包子。要是早卖好了,母亲也不舍得吃一餐好的,省下钱买了许多烂水果或面包给我们解馋。记忆中,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会站在门前眺望大桥,看到大桥上有隐隐约约三三两两的人影,姐弟四人就会欢呼奔跑着前去迎接,母亲总会递给我们买回的烂水果或面包,小路上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笑声……

  有一天,我们在大桥守到天黑都没接到母亲,只好悻悻回家。第二天早上母亲只轻描谈写地说昨晚错过了末班车,多年以后母亲才说了事情的经过。那天福州全城严查不能卖米,母亲只好偷偷到熟悉的人家卖而错过了末班车,最后是徒步从台江走回家,到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那时私自卖米是违法行为,遇到执法人员,母亲就挑着百多斤的米奔跑躲避,竟然常常能躲过。夏季,榕城的水泥路面就像烤面包机,母亲再渴也不舍得买饮品,有时在别人家讨口水喝,大多都是忍着,曾有一回晕倒在人烟稀少的路段。母亲轻描淡写地叙述着,宛如讲着别人的故事,可在我心头却像山洪爆发,洪水不断灌入心田溢出眼眶,眼前一片模糊……

  上世纪80年代前,村里新建的房子多是单层土瓦房。我的新家就是三间并排的单层土瓦房,正面向西,南面是主卧,安两张床,大床是老式木床,床沿下有踏板,这是家里唯一值钱的家具。另一张床是两把长木凳和五块小木板搭的,我和姐姐睡的也是这种小床,安在北屋,那时的冬天特别冷,被子又短又窄,常常睡到半夜被冻醒。就是这样的家境也还是很多人家羡慕的对象,那个年代一家人挤在一间屋里也很常见。北屋对着房门的位置是灶,那时灶台很高,姐姐开始掌管家务时才九岁,她个子又偏小,每次煮饭要站在小方凳上才够得着。那时母亲总是天没亮就出门,日落才回家,父亲忙完农活就去捕鱼,也极少在家闲着,记忆中只有过年过节才有机会在白天见到父母,也只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才能吃到肉,平日里多是一大盘不见油星的青菜、蚬子或田螺。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家乡与全国一样,也在不断蜕变着。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桥方圆几里陆续建起高层砖楼,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高楼已经把村庄包围。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家乡大桥边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大桥边的内河岸边砌上石墩,两岸绿树成荫,南岸边有一大片菜地,常年绿油油的,零星点缀着几株小野花,充满田园风情。夜幕下的大桥周围灯火璀璨,往北走百米就到四通八达的大马路,马路旁有公交车站,坐上601车花3元钱45分钟就能抵达福州火车南站,613等区内公交车让村民们出行极为方便。村部南面几百米有大润发商场、CC影城、各种餐馆,北面两三百米附近有长山湖酒店、沃尔玛商场……长堤边大桥通往村庄的道旁,有一片空地建了篮球场,篮球场边上搭建了一座凉亭。每日村民吃过晚饭三五成群沿着大桥边的村道散步,累了就到凉亭围坐聊天。

  村里的老人每每聊起过往,总有很多跟大桥有关的故事,像某年某月某日帮人家放鸭子的鸭母叔饿得偷摘桃子吃,被发现落荒而逃险些在大桥边溺水……后来,鸭母叔也娶了媳妇生有两女一男,两女都嫁了好人家,儿子还考上大学,现在北京城上班,听说媳妇还在中南海上班,前不久鸭母叔也上北京城了,他家媳妇又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些家常故事日日更新,当年住在大桥边的人家多像鸭母叔一样生活艰难,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日子过得很红火,唯一遗憾的是都过了古稀之年,年轻时遭受太多苦难如今多落下不少病根。现在家家都常备血糖测量仪、血压测量仪,每年有医生定期到村卫生所给村民体检,儿女们对老人的病也都很上心。每月村里还发放900元养老金,村里的老人常念叨着赶上了好年代,这样的好日子人间就是天堂,连做梦都常常笑出声来。

  如今站在家门口已看不到大桥,每次回乡我都会在大桥伫立良久,看河水在河床里静静流淌,耳边依稀还萦绕着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当年的小榕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近看枝干粗壮、青筋暴露,根须从树干上垂到地面,风吹过,俨然一位慈祥老者捋着长须在默默守护着这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