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2024 >> 文化中国行 >> 正文

文化中国行|郑昭先:清明廉政 忧国忧民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3-13 21:27:27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原标题:洋屿村走出的宰相——郑昭先:清明廉政 忧国忧民

  南宋时期,长乐航城街道洋屿村走出了一位宰相,他就是郑昭先。郑昭先(1157-1225),字景绍,今长乐航城街道洋屿村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七年(1190)进士,初授浦城主簿,在任期间,自觉“侥幸一露头角,学识尚不深广”,乃往建阳考亭(今武夷山市)拜理学大儒朱熹为师,终生侍奉门下,朱熹对其赞赏不已。

  郑昭先为官三十余载,历官十八任,任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江南西路安抚使、观文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临安府洞霄宫(秩一品)等职,服务光宗、宁宗、理宗三朝。他为官清明廉政,忠君爱民,后终因身体原因,以年老病重辞归,返回洋屿故里,病逝于此,享年六十八岁,葬于连江县蓼沿乡溪东村广化自然村凤凰山麓。宋理宗下诏追赠他为太师,谥文靖,封魏国公,入祀福州乡贤祠。长乐洋屿村后的鹤山云门寺后有其衣冠冢,附近崖壁山上,留有众多摩崖石刻,字体苍劲有力,雄浑大气。

  如今,位于长乐洋屿村澳中街12号的郑昭先宅第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过,最初的宅第早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现存宅第为其后代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原址上重建。即便如此,依然能找到原宅第的一些零星构件——院内至今留有宋代石柱半截、方石础1枚、大石盂2只、石臼1个、石鼓4个、宋砖若干块。这些历经风雨洗礼的石制品,时代之久远,生命力之强盛,让人生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物是人非”之叹。

  今院内尚有郑氏后人居住,院内的一口古井保存完好,沿用至今,取出的井水清澈甘甜,可直接饮用。

  故居的厅内留有两副镌刻在木柱上的楹联,其中一副为:“三纲五常内,力尽一分,就算一分事业;六经四子中,尚论千古,方识千古文章。”另一副为:“师紫阳,友西山,重道崇儒,绍圣贤千秋正学;宰中书,官枢密,出将入相,统文武一代全才。”联中“紫阳”指朱熹,“西山”指理学大师真德秀,“中书”“枢密”皆指郑昭先官职。此联是对郑昭先一生功业成就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故居后的鹤山上,有狮子岩,因其形如狮子翘首望山而得名,郑昭先八岁时写出五绝诗《狮子吟》:“生出群毛长,英雄夸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其胸怀远志与博大胸襟已初现端倪。这首诗的摩崖石刻至今仍在,沿着石阶从鹤山脚下往山上走,在路的右边石壁上。真德秀评价其诗风格“纯真率直”,可谓一语中的。

文化中国行|郑昭先:清明廉政 忧国忧民

郑昭先《狮子吟》的摩崖石刻

  除了故居,郑昭先所建的“畆忠堂”也较好保存下来。“畆忠堂”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竣工之后,福建建阳浦城人、理学大师真德秀曾书赠予额匾,上题“畆忠堂”三字。郑昭先为此也撰写了一首五言古风《自题畆忠堂诗》,诗中“我闻魏公子,恋阙心拳拳。又闻杜少陵,忧国形诗篇。二贤用者小,一息不忘君。”表达了要以前贤为榜样,矢志忠君爱国的情怀。“矧我起寒素,嘉我际风云。台省东南府,剔历十三春。多病丐闲退,得请归丘园。归来理三径,依山营数椽。平生畎亩志,知我者其天。堂成揭高匾,触目心常存。”讲述自己宦海浮沉多年后,病退归乡乐享田园生活的自在闲适。“阳和二三月,草木欣且荣。愿君推至仁,广布宽大恩。盛夏居爽垲,扑面来南熏。愿君阜民财,庶物蕃以殷。正秋富万宝,禾稼盈仓困。愿君薄赋敛,实惠加黎元。穷冬天气肃,落叶归寒根。愿君省刑罚,当使民无冤。”表达自己对执政者德政的期待。他的政治理想与高尚品德都浓缩在了这首古诗里。

  自宋代以来,许多文人名宦都曾到“畆忠堂”瞻仰,他们留下诸多名篇佳作、诗词题咏,为此处增光添彩。现祠内尚存“畆忠堂”旧匾、孝友碑、“畆忠郑氏宗祠”石横匾、水井、石桥等,较完整地保留了宋代建筑规制,是我区宋代建筑中保存较好的一处。

  南宋宝庆元年(1225)十月十一日,郑昭先病危时,立下家训与戒子书。家训云:“吾白屋起家,一生辛勤,惟守忠朴二字。荷国家厚恩,席祖宗庇荫,致身至此。汝辈(指三个儿子及侄儿)皆得一官,事事见成,不可不知所自。汝辈居官当以清白自守,自请俸之外,一毫不得妄取,庶几不坠家声,亦不失吾期望之意。以示子孙,永为家训。”戒子书皆为八字箴言,如:“尊敬师长,尚志闲邪”“敬兄睦族,惩愤去伪”“敬兄友弟,笃志强学”等。此家训家规,即使放到今天仍然适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郑昭先作为洋屿村一张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其深远的影响力并未因时间而消散,他如同一棵常青树,一直护佑滋养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