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长乐时讯 >> 正文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http://www.clnews.com.cn  2023-09-27 11:47:51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字号

  长乐新闻网讯 2023年9月26日上午,由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办,联合福建省观鸟协会共同承办,主题为“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的“神话之鸟”保护行动工作坊会议,在江苏盐城迎宾馆举行。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为促进福州-马祖两岸紧密合作,共同促进中华凤头燕鸥的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在“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主题之一“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中召开这次“神话之鸟”保护行动专题研讨会,会议聚集中华凤头燕鸥保护机构、专家学者和鸟类爱好者共同探讨,以探索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特性,分享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经验,促进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快速恢复和物种延续,提高社会公众对其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会上,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作了“神话之鸟”的保护实践报告;福建省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介绍四姆屿中华凤头燕鸥招引及保护情况;马祖野鸟学会常务理事张寿华介绍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保育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郑怀舟就中华凤头燕鸥在福建的发现与生态研究做了介绍。通过此次会议,两岸人士凝聚共识,促进闽江口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有效保护和恢复,并现场发布《中华凤头燕鸥保护行动合作伙伴宣言》。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作“神话之鸟”的保护实践报告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福建省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介绍四姆屿中华凤头燕鸥招引及保护情况。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马祖野鸟学会常务理事张寿华介绍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保育作为。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福建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郑怀舟就中华凤头燕鸥在福建的发现与生态研究做了介绍。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中华凤头燕鸥 郑航(摄)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种,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极危(CR)物种,全球数量仅150只左右,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直到2000年,人们对它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一度以为它已经灭绝,因其行踪莫测,被称为“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主要繁殖地在我国浙江、福建、台湾,主要越冬地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而福建和台湾的中华凤头燕鸥属同一种群,马祖燕鸥保护区缺乏大片滩涂,闽江河口湿地缺乏适合繁殖营巢的岛屿,两地条件恰好互补,每年夏季,中华凤头燕鸥往返于福建福州和台湾马祖,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等,完成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的繁殖过程。

  2008年7月20日,福建省观鸟协会会员与台北市野鸟学会会员,相继在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记录到一只下喙被塑料管套住的中华凤头燕鸥,他们为其取名“小管”,两地决定共同营救“小管”,想要帮助它取下塑料管以解困。但8月2日的一场台风过后,再也没见过“小管”的身影。“小管事件”无果而终,却无意间证实了,福州与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为同一种群——在闽江河口湿地觅食,在马祖海岛繁殖。

  从那年起,两岸开展了长达14年的保护合作行动,两地每年轮流举办中华凤头燕鸥保育研讨会,协同开展资源调查、技术共享,积极开展种群保护和恢复行动。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欧东平(摄)

  2015年6月,一只雌性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的铁尖岛出生,被昵称为“马妞”,同年7月18日由台湾大学袁孝维团队及台北鸟会环志并野放,脚上装戴编号为“A74”的蓝白足旗,成为全球第一只被环志的中华凤头燕鸥。

  环志,是鸟类的身份证和旅行护照,研究人员通过环志追踪了解,“马妞”每年夏天都会回到出生地马祖,在繁殖期也会频繁往返于马祖和闽江河口之间,闽江口湿地最近的一次发现马妞,是今年9月1日。她已经成为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的鸟类明星,并受到广泛关注。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2019年5月20日“马妞”拍摄于闽江河口湿地 王乃珠(摄)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2021年8月16日“马妞”拍摄于闽江河口湿地 郑航(摄)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2023年9月1日“马妞”拍摄于闽江河口湿地 卢国成(摄)

  自2004年第一次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后,福建省观鸟会杨金和保育小组队员们在福建2000多座沿海岛屿中开启了“神话”的追寻之旅。2018年,根据台湾大学和台北市野鸟学会提供的一份GPS定位图,众人把目光锁定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的四姆屿。通过燕鸥模型和鸣叫声等社群招引手段,2022年,队员们吸引到了7只中华凤头燕鸥和800多只大凤头燕鸥。还成功记录到一只繁殖成功的中华凤头燕鸥,并取名为“华宝”。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中华凤头燕鸥“华宝”

  杨金表示,它们就像自己的老朋友,看到它们的家族在逐渐扩大的过程是非常喜悦的。为了让“神话”延续,杨金和他的保育小组队员们今年继续在四姆屿为“神话之鸟”精心准备了“产房”。今年6月20日,3对6只中华凤头燕鸥抵达四姆屿。

  到6月24日,仅200平方米保育面积的四姆屿,中华凤头燕鸥数量达到9巢18只,成为今年全球已知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密度最大的区域。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令人痛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在四姆屿保育区记录的9个中华凤头燕鸥卵,无一幸存。拯救极度濒危物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生态的热爱与一颗平常心使他们从未放弃。

  闽江河口湿地总保护面积2381.85公顷,地处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驿站,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有大量的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栖息有翘嘴鹬、三趾鹬、黑脸琵鹭、铁嘴沙鸻、中华凤头燕鸥、针尾鸭、环颈鸻等7种水鸟超过全球种群数量1%,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地。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全貌

  它是中华凤头燕鸥落脚的第一站,是中华凤头燕鸥稳定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恢复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两岸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发展闽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闽江河口湿地以院士工作站、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院、国家生态定位观测站等研究机构、团队为技术支撑,积极开展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濒危水鸟抢救性保护工程,搭建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开展视频监控、森林水文水质观测、气象监测等智能化建设工作,常态化实施湿地水鸟、水质、水文、植被、疫源疫病等项目监测,实现科研与建设一体化。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平台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湿地综合气象监测研究

  对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内3197亩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通过改造水闸、调节水位、营造生态鸟岛等措施将退养池塘改造成生境多样的高潮位水鸟栖息地调节区。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退养还湿

  互花米草除治后,实施乡土植被恢复2605.5亩(其中:红树林432亩、短叶茳芏1200亩、芦苇628.5亩、海三棱藨草345亩)。其余地块保持光滩供水禽觅食与栖息。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通过刈割+旋耕治理互花米草治理4590亩

  针对海岸线污染,闽江河口湿地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海漂污染物治理工程,涉及范围1507公顷,年清理海漂污染物达150余吨(干重),为迁徙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海漂垃圾清理

  每年定期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际海岸清洁日”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开展湿地生态研学,充分调动和吸引社区群众参与湿地宣教工作,为迁徙物种保护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神话之鸟”如何保护?机构、专家和鸟类爱好者相聚探讨

  (记者 何乐玲 通讯员 郑茂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