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中国炼油工程技术的奠基人

——记长乐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1-24 16:00:00   来源:长乐热线  【字号

  2007年9月20日,市委书记林彬收到一封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是长乐籍中国科学院陈俊武院士寄来的。在满溢浓浓乡情的信中,陈院士提到回乡参加科普日活动、高鲁天文馆落成典礼、与企业家座谈、参观长乐文化建设工程和历史古迹以及谒祖云路村上店陈等活动,感受故土温馨、热情,为此陈院士“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愿家乡长乐明天更美好!

  圆梦——热爱家乡故土行

  金秋硕果,海风送爽。9月11日深夜,由市政府林建秀、陈增国副市长及鹤上云路村乡亲代表赴长乐漳港机场迎接,陈俊武院士在其女儿陈欣女士的陪同下,从湖南飞抵长乐故乡,开始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回乡之行,进行了参观、座谈会及寻根谒祖活动。

   初见陈俊武院士,真的很难把他和八旬老人联系起来——素框眼镜白衬衣,身体健朗,精神抖擞,脸上总是带着谦和亲切的笑容,只有略现银丝的头发,为我们透露了他为我国的石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辛劳与自豪。

   对于首次回归长乐之行,陈俊武院士百感交集。特别是受聘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顾问及我市科技顾问团成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交织在一起,陈院士丝毫不顾旅途疲惫,行程紧凑,忙于各项活动之中。9月12日上午,他就颇有兴致地参观了院士馆,作为一名长乐人,看到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他、家乡的人民如此厚爱他,在自己的展区前面,陈院士十分感概地说:终于回到梦寐以求的故乡了,生为长乐人,身入其境,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家乡的血浓于水的深情啊下午,陈院士与企业家们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研究我市重点项目事宜。9月15日9时许,他参加了在市人民会堂举行的由福建省科协、福州市科协主办,我市承办的“福建省、福州市全国科普日”长乐主会场活动,之后又参加了长乐高鲁天文馆的揭牌开馆仪式。9月16日9时许,在市领导的陪同下实地察看了滨海工业区、金峰工业区。在参观过程中,与企业家们畅谈建设石化项目,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陈俊武院士及女儿陈欣女士在市领导的陪同安排下,兴趣盎然地参观游览了我市多处名胜古迹,文化遗迹及现代化的场馆,表现出了对故乡特有的情感。

   陈院士一行先后参观了博物馆、冰心文学馆、人民会堂、八旗博物馆、琴江满族村、郑和航海馆、郑和广场、金刚腿公园、龙泉寺、显应宫。在各处游览之时,陈院士总是留连忘返,陈欣女士更是不停地拍照,似乎要将这故乡美景定格在这方寸之间。在龙泉寺,陈院士犹如孩童一般疾步,遍寻百丈禅师之禅机遗作;在显应宫,他又如探险者充满好奇,惊叹这虽经百年湮没,却栩栩如生、色彩鲜丽的神奇神像;在冰心文学馆,他又如学者点头沉思,喃喃自语,誓向冰心老人学习,“要当个称职的长乐人”!在金刚腿和郑和广场,他不断照相,激动地说:“家乡长乐太美了,是一颗明珠!”陈院士还到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咨询其爷爷当年在马尾船政局任职文教的详细事宜,他对先祖的眷念可见一斑!尤其是夜游长山湖畔美景时,更是对长乐如今的发展赞不绝口。林彬书记问起陈院士:“我们长乐比洛阳差啊?”没想到他不假思索地说:“洛阳比起长乐差得远了!”足见陈院士对于故乡的情谊之深厚!从他的言表中,可以看出陈院士以身为一个长乐人为骄傲和荣光!

   陈俊武院士出生于北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在他所钻研的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名长乐人”。陈院士祖籍鹤上镇云路村,祖上数代诗礼传家。后来其曾祖父携家迁居福州,父亲陈训昶(系北洋政府农林部工程师)又迁往北京定居。陈院士此番回乡既是一圆父辈夙愿,更是他一睹梦里故乡的面貌。

   9月14日上午九时许,陈俊武院士及其女儿陈欣女士在林建秀副市长及鹤上镇党委书记周晓翔、镇长林斌星和笔者的陪同下回云路村省亲。当车辆行至云路村村口时“来了,陈俊武院士回来了!”随着一声声家乡人的叫喊,顿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陈院士激动地走下车,淳朴的村民们看到久别的族人迎上前去,簇拥着步入礼堂。此时礼堂里已升起祭祀所用的炉火,香烟袅袅。陈院士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阔别百年的故里啊!他和女儿恭敬地手执着香,默默地行礼鞠躬。礼堂里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一缕缕淡淡飘散着的白烟,寄托着赤子对祖宗的深沉思念。简单的拜谒仪式之后,陈院士及其女儿陈欣女士在陈氏宗亲的带领下,凭借着父辈们讲述留给他的些许回忆来到老家上店,他逐一找到了沧桑的古井,不幸烧毁的“疆恕堂"祖屋遗迹等故土的痕迹。在村干部及敬老院陈旺亻弟院长的介绍后,参观了云路村的村容村貌、企业、陈氏祠堂、敬老院、云路小学等,随后徒步登上后山寻找祖墓。在青山绿树环绕之间,陈院士无比感慨。在家乡父老乡亲宴请的席间,得知我市去年的GDP已名列全国百强县第66位时,陈院士更是激动地说“我身在异乡,却不曾为家乡做点贡献,真是惭愧啊!”

 

  追梦——科技功勋专家情

  作为中国第一套炼油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大师,在几十年的拓荒求索中,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人类的进步和挚爱的祖国。“人的生命是一种偶然,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却是每个人的责任。生在哪个国家不容选择,而热爱我们的中国,却是华夏儿女共有的美德。”这是陈院士发自内心的感慨。

   陈俊武院士小时被称为神童。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第二炼油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经理,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现任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陈俊武院士是中国炼油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任中国首套催化裂化工业装置设计师,该装置于1965年投产,推动了中国炼油技术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此后二十五年一直从事催化裂化先进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开发与设计,促进了催化裂化的持续发展。1990年被授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他主编和撰写了《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这部百万言巨著,是这个领域里学术水平最高的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在炼油新技术领域,新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受命担任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的陈院士大量查阅资料,反复琢磨完成了设计。当时他出国考察炼油技术,情有独钟那里的炼油技术。他认真参观,仔细考察,千方百计多方面搜集资料,记录大量数据,并进行整理、归类、提高。回国后陈院士组织大家开始了施工图设计,心中涌动着为国争光的豪情,百折不挠地进行攻关, 一千多张的全套施工图终于完成了。为了新设备的研制和装置的投产,陈院士和同事们住在废弃的厂房里,睡的是通铺的大炕。紧张的施工,不分昼夜。 1965年5月5日,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5月8日,流程全部打通,清澈的汽油汩汩流出。中国炼油工业一步跨进了20年,标志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由此成为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试车成功加速了我国炼油工业的步伐,他以石油部“专家组”成员以及攻关小组组长的身份,来往于“抚顺”、“大庆”、“胜利”之间。1967年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胜利炼油厂建成。1972年“一顶二”炼油装置在锦洲试运行成功之后,洛阳、镇海、乌鲁木齐、玉门等炼油厂的多项先进技术在他的指导下相继开发应用成功。陈院士和他的同事们用滴滴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石油工业的金花,灿烂地吐蕊绽放。在陈院士为石化事业奋斗的艰辛历程中,他指导过我国第一套60万吨/年和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工作;指导设计过我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开发了我国第一套高效再生装置;指导开发并设计的100万吨/年快速床——高速床两段再生新型催化裂化装置,获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奖;他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大庆常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他还领导了许多重大科研创新攻关,开发成功了许多石化重要关键技术设备,推广应用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敬佩的不仅是陈院士辉煌的科研学术成果,他还留下了成功的标记,奖励、证书不胜枚举,各种头衔名目繁多。他于1956年获得“石油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且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中国石化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称号,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大师”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被评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劳动模范,同时获香港何梁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功臣称号,曾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然而他最珍惜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交谈中陈院士说:“事业是永恒的,是没有止境的,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我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的,我有责任提高年轻人的水平,让他们站在我的肩膀上向前迈进。” 陈院士热心倡导继续教育,适时提出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CEE学分制。他定向把关,对课程设置、学分学时的分配等都一一过问。该项制度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培训优秀成果奖,《学分制考核在CEE的应用》论文在芬兰第五届世界FCC大会上宣读,并载入会议论文集。 导师带徒培养企业高层人才,这也是陈院士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创意。1990年,离开一线工作不久,他就为洛阳石化工程公司10多位技术骨干开办专题讲座,举办高级工程师专题研讨班。他殚精竭虑,跟踪检查高层人才的培养。80年代,他担任了几个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90年代,他资助贫困学生张政伟等多名学子完成了复旦大学的学业;他出资几万元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立了青年科技论文奖励基金;他还资助贫困山区的优秀民办教师……他甘愿把自己当作人梯,让众多有志者踩着他的肩膀,向着理想的顶峰大步攀登。

  寻梦——清淡超然人生悟

  “只有永恒的事业,没有永恒的人生。”这是耄耋之年陈院士的深切感受。“清白不是出身而是为人,无亏心事,不负于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贫,而是不谋私利,奉献与索取得当;清高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为荣、庸俗为耻。”有幸品味陈院士的“三清”,怎不令人心襟明澈,通体透亮。人们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学者型的领导,面对纷繁事务的缠绕和无奈,他是怎样的勤政廉洁,两袖清风,固守他不谙权谋、不屑关系学的学者风范。他那温良的心地,专注的神情,他那近于隐忍的毅力和超然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一种让人感受到奇特的向心力。和他共同奋斗过来的老同志,把他看成自己的真诚朋友而由衷地拥戴他;有幸听他教诲或者有幸在他当过院长和经理的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把他当成自己人生的导师,而从内心深处崇拜他。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追求名利;淡交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搞小集团的拉拉扯扯。”读这“两淡”,怎不叫人齿颊生香,心素如简。面对社会五彩纷呈的大舞台,陈院士不移冰雪气质、松梅品格。他依然是那样的沉静,那样的儒雅,那样的谦和。他不为钱所动,不被名所累。对国际国内找上门来的名人辞典与列传他谢绝;对各级各类新闻单位记者作家的采访,他拒绝。他说:“一个复杂的工业生产装置的科研开发和设计工作,都是许多人共同配合的协作的产物,一项新技术的实施经过了很多人之手,他们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做出了贡献,我为拥有这样一批得力的助手而感到快慰。”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每每申报经他指导的技术成果时,他总是执意划掉自己的名字。

  “一平就是平易,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平常人的生活方式。”陈院士的“一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在这样的平淡之中,人们更多体味到的是他与大家的融合和亲近。他早就谢绝了配秘书、配专车的专家待遇,现在他大多步行上班。遇私事用车,他谢绝照顾,坚持付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都是他有意为之,是他淡泊情性使然。

  “三清”、“两淡”、“一平”是陈院士的修身格言,使人如沐清风,如饮醇醪,字里行间生发出款款风韵,徐徐馨香,谁能说不是一份难得的修养呢?

  (作者 市科协:陈星光 郑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