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2-20 15:44:02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长乐城东芝山之麓有汾阳王庙,祀唐名将郭子仪,是江南最早建立的汾阳王庙,也是全国现存的最早建立的汾阳王庙,至今已有约一千一百年的历史,香火长盛不衰,庙内柱联有“唐室功勋昭百代;吴航香火历千秋。”“忠主扶唐匡社稷;定安平史葆金瓯。”“平安史保金瓯功高李室;镇溪山兴境铺誉满航城。”等。

  郭子仪(697-781年),华州郑县人。出身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明皇入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奉命讨叛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功居平乱再造唐室之首,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回纥、吐蕃进犯关中,郭子仪率数十骑亲入敌营,采取结盟回纥,孤立吐蕃之策,再次收复两京。德宗朝,晋太尉中书令,获称郭令公,赐号尚父。郭子仪身系唐室安危二十余年,为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世重臣,一生忠勇爱国,宽厚待人,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建中二年(781)六月十日年八十五而终,德宗痛悼,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著令,一品坟高一丈八尺,诏特再增高一丈,以表元功。后世君王视郭子仪为忠君爱国的典范。郭子仪有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郭子仪逝后五年,于邠州始建汾阳王庙。

  长乐汾阳王庙始建于唐末,后梁开平二年(908)新宁(即长乐)县令王想移刻邠州本庙碑铭于庑下,并作序曰:“唐懿宗咸通间,余避乱入闽。后因汾阳子孙郭嵩,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奉王香火至此,即于芝山之北峙溪立为福惠庙。余食王之德,慕王之功,尝欲铺叙当年之伟绩,以昭示来兹。但今国运初开,兼以莅兹新邑,国小事繁,未暇详述,敢以邠州铭移刻庑下。后梁开平二年岁次戊辰六月丙子朔二十四己亥,银青光禄大夫摄新宁县令王想谨识。”郭嵩为郭子仪曾孙,入闽后家于长乐芝山之麓,其地遂称郭坑。

  宋嘉定十年(1217)陈伯震重镌碑铭,并作碑记曰:“汾阳郡王尚父郭公庙铭,唐贞元二年邠州所立也。唐咸通间,银青光禄大夫王想由河南光州来闽,以从兄审知节度闽部,假令长乐。因王之孙嵩奉汾阳王香火至,家于芝山,即山之北,峙溪为庙。地曰郭坑,载在图籍,庙号福惠,于今不忘。尝刻邠宁旧碑,系以元始,嵌于东壁。阅年滋久,文字剥落。伯震托庐山趾,俱闻父老之说,谒拜庙下,睹而惧之焉。惟木植勋于唐,垂休于宋,郭坑之庙,环邑尊尚,雨旸时若,疾疫不作,人欲裨从,被王之赐多矣。往岁大水巨浸环山,人祷于王,或脱虫鱼之患,雷电昼晦,乃有巨石如屋,捍拥庙宫,奔流改道,庙以不圮。王之灵异,千载如生,可不敬哉。谨按唐史,王薨于位,赐谥忠武。邦人议作新庙,以请于朝,建业崇爵而侈大之。因仍未果,伯震窃虑新庙不作,旧碑无存,无以绍于后,敬取庙铭,重镌于梓,而纪其略云。嘉定十年丁丑十二月甲辰朔,朝奉郎议知泰州军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陈伯震书于闽长乐芝山郭坑福惠庙。”

  郭子仪曾孙郭嵩奉汾阳王香火入闽家于长乐芝山事,闽台各地《汾阳郭氏族谱》多有记载,且都尊郭嵩为郭氏入闽始祖,长乐芝山为郭氏入闽始迁地。郭嵩生三子,长郭赘,世居长乐;次郭贵,由芝山析迁福安;三郭贽,于梁开平年间弃官率其子由芝山迁居兴化大蜚山下。郭嵩后裔支分派析,播迁闽粤等省各地,明朝时福建郭氏开始向台湾析迁,逐渐衍为巨族,汾阳郭氏成为台湾的第十四大姓。台湾郭氏现多聚居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淡水、新竹、彰化、嘉义、宜兰、苗栗等县市。闽台郭氏同根并茂,每当福建郭氏宗族修族谱修宗祠,析居入台的郭氏宗亲皆派人送钱送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台湾郭氏宗亲就有人经香港、澳门、日本等地辗转回闽寻根谒祖,由闽南闽东一路寻到长乐汾阳王庙,如今两岸关系有所缓和,到长乐寻根的郭氏就更多了,长乐是台湾郭氏寻根问祖的重要祖地。

 

  汾阳王庙历代都有修葺,元至正辛卯(1351年)重修,明洪武甲戌(1394年)知县杨以忠重修,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蒋以忠重修庙道。崇祯十三年(1640年)圮,知县夏允彝捐俸修建,署县丞事翟国麒为新神像。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大雨溪涨,庙宇损坏,里人重修后座并前楹。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大殿,增祀汾阳王第六子(《长乐县志》误作第三子)驸马太傅郭暧。咸丰十一年(1861年)增祀汾阳王之孙(郭暧之长子)御史谥文愍郭铸。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徐承禧以修筑南门衢路余款将汾阳王庙内木桥易为石桥。庙内主体建筑前中后三进,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庙貌巍峨,雕栏曲榭,水阁重楼,擅一方之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寺僧不戒于火,付之一炬,仅余后座,即今之汾阳祖殿。解放后庙貌进一步破败,文革中一度废为牛栏,文物碑刻损毁殆尽,至1981年修复后座汾阳祖殿,重塑金身,在一二进废墟上搭建简易戏台,成为露天戏院。1990年在原露天戏院的基础上构筑汾阳礼堂,1994年旅美华侨及乡民献资再修汾阳祖殿。2001年将汾阳礼堂扩建成两层的汾阳大殿。现一层为戏院,二层和汾阳祖殿供奉汾阳王。正龛主祀汾阳王,右龛附祀太傅公郭暧,左龛附祀文愍公郭铸,边上配祀树客。配享的还有汾阳忠武王驾前一太监、二太监、陆丞相、卢丞相、一番将、二番将,总管爷、谢将军、辛将军,太傅公驾前辨将军、邓将军,文愍公驾前张将军、杨将军,以及千里眼、顺风耳等。祖殿上挂满“功楷第一”(如图)、“恢复两京”、“纲目一人”等匾额。

  汾阳王庙数著灵异,传说很多,略举几例。汾阳王驱倭保民事家喻户晓,《长乐县志》载:“嘉靖间,倭薄孤城,从高瞰下,靴尖可踢,围中数万生齿,谁不岌岌者?王显其灵,旌旗耀于壁垒,金鼓以齐步伐。夜则灯火明灭,行枚杂遝,隐见庙中。倭以有备也,惊而宵遁。此城守人所共见,传至今不衰。”

  庙中配祀的树客(木材商)的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相传明洪武年间重修汾阳王庙,汾阳王显灵化身乡老,亲自到闽北采购建筑木材,木材运到后汾阳王化身付与木材款,树客回家后钱钞全部变为冥币,树客急火攻心,不日而亡,乡人哀而怜之,感其灵异,遂增塑其像,配祀于旁。其他如庙中上演《打金枝》,狂风怒掀戏台帐幕;郭铸托梦显圣遂享附祀等皆耳熟能详。

  汾阳王庙原为郭氏家庙,由于数著灵异,逐渐被当地民众视为保护神,奉之极虔。乡人有求必祷,祷必应。每逢汾阳王神诞和驾前各将军诞辰,乡人总要献戏庆贺,沐恩弟子叩谢神恩,每年献演戏剧也总有大几十场。当地以有汾阳王庙,乡境称为汾阳境,又分为汾阳大社、汾阳祖社、汾阳东社,合称汾阳三社,境内许多东西以汾阳命名,如汾阳溪、汾阳亭、汾阳井、汾阳桥、汾阳公园、汾阳市场、汾阳新村、汾阳酒坊、汾阳日杂店等等,旅居美国的长乐人还在美国建立了汾阳会馆,用以联络在美国的长乐人,汾阳王也成为联结海内外长乐人的纽带,汾阳会馆并将会员芳名刻碑立于长乐汾阳王庙的银杏休憩乐园内,汾阳会馆会员们争先恐后为家乡公益事业献资献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汾阳王早已超出了神灵信仰的范畴而显现了超强的凝聚力。

  (作者 林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