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长乐董执谊和《闽都别记》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08 09:15:44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董执谊1863-1942年 ,字藻翔,号藕根居士,长乐前董村人,家住福州南后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举人。董家世代书香,家道殷实。董执谊中举后曾任盐官、咨议局议员等职,后辞归,在南后街经营“味芸庐”书坊。专心治学,喜藏书,对珍稀古籍善本名人手稿等不惜重金搜求。并兼营刻书,所印书籍多标注“藕根斋藏版”或“味芸庐藏板”。

  《闽都别记》原来是说书人口传笔录的话本小说,大约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820年前后。初时以《闽都佳话》等名称在坊间传抄。全书共401回,约120多万字,是福建历史上流传至今篇幅最长的传奇小说之一。为我们展现了上自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下至清初福州地区朝代兴衰、社会变迁的风情画卷。其中故事两百多年来在闽台及南洋闽籍侨胞中流传,长盛不衰,诸如郑唐烧火炮、陈靖姑除妖、柳七娘造罗星塔等等,至今为人称道。一般认为,《闽都别记》是清代福州地区的说书人在根据福建历史故事,以及福州等地民间传说、野史和社会掌故、习俗等加以综合演绎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本传奇话本小说。因为在小说成书之前,书中的有关内容或章节已在当地说书人之间流传,市井百姓亦耳熟能详。所以《闽都别记》一诞生,即受到广大民众尤其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市井百姓的欢迎。200多年间,其在福州方言区的影响至今不衰。时至今日,许多民间老人对书中描述的故事和人物仍津津乐道,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遗憾的是,此书成书百年,直至清末都没有印本行世,只有几种不同时期抄录的详略各异的抄本,分别藏于福州的望族世家。董执谊从螺洲陈家、宫巷林家、光禄坊刘家借得珍藏抄本,当然还对照参考家藏善本及地方正史、别史,对此书全面精心整理、点校、勘误、补充,润饰部分字句,最后请人抄正作为定本。此书是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是福建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大型民间文学总集,它在乡土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宣统辛亥年(1911年),初刊油印《闽都别记》问世,全套40本,每本10回。当时只印25套。1927年又将此书委托南台建业石印社石印,每部20卷,共印600部。此书印成售出,“不十日而空,盖乡之士女,遍喜读之”。其后至今又有多次重版。关于此书作者,董执谊推断不只一人,且已不可考。但究竟如何署名妥当,却斟酌多时。后来初刊本书时,确定署“里人何求纂”。以“里人”扣合“闽都”,以“何求”暗指编著者“何可求”、“何用求”,十分贴切。此种署名方式沿用百年,出版界和文献学者都无异议。此书初版和再版均有董执谊序跋,介绍刊印缘起。序跋字斟句酌,评叙精当,是研究《闽都别记》最有价值的资料。董执谊在跋文中这样写道:“其书合于正史及别史记载者各十之三,野说居其四焉。以福州方言叙闽中佚事,且多引俚谚俗腔,复详于名胜古迹,文词典故,多沿袭小说家者言,虽属稗官,未始非吾闽文献之卮助,博奕犹贤,不可废也。书中章回,修短不一,自二百四十一回后,若别出一手,殆编以讲演续成帙者,第向无刊本,辗转沿钞,讹脱殊甚,间居浏览,为信手点正,倩墨史清缮一通藏之。后之阅者,庶可得此书之真面目尔。”这种评论大致上是恰当的。

  此外,董执谊还勘补重版了《闽都记》等书。《闽都记》是明代福州学者王应山纂辑的地方志。此书共33卷,记述闽中郡县沿革、湖山胜迹、乡里遗闻。脱稿25年后,始得刊行。董执谊不惜重金,辗转购得此书道光年间雕版,全面勘订补版珍藏。再版时仅在扉页右下方以小字署“藕根斋藏版”,以示区别。

  (作者 林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