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龙门二桥古今谈

作者 王宪政

http://www.clnews.com.cn  2017-12-08 14:40:2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航城街道龙门村有一座历史名桥,建于清文宗咸丰祭丑三年(1853年),因与另一座名桥,俗称龙门大桥的豸桥(1208年),相距不足百米,故称为“龙门二桥”。二桥与豸桥齐名,享有盛誉。

  龙门二桥原为两块大石板合成铺就。桥南约2公里,即抵达首占、洋尾下、上洋顶、吴厝垱等各乡。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创莲柄港溉田局,在二桥附近建第一抽水厂及上水池,并将二桥改建为水泥桥。公元1970年,又再次改建为拱桥,长24米,宽5米,桥面覆盖水泥预制板。40多年来,随着交通量迅猛发展,水泥预制板不堪重负,损坏严重,被列为“危桥”,禁止载重车辆通行。

  为满足群众通行要求,龙门村委会组织对龙门二桥进行改造,于2016年4月动工建设,2017年1月完工,2017年9月通过验收,一座长31米,宽5.1米的龙门二桥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相关记载,龙门村从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要道,新桥附近成为水路航行至福州的大码头。特别是下长乐各乡及福清等地要去福州,非到龙门这个码头乘船不可,于是民间便有了“生死要过按知堂”之说。每到涨潮时分,这里熙熙嚷嚷,热闹非凡,单是龙门本村的搬运小组就有几十人,加上肩扛扁担绳子的挑夫,足有百余人担任卸货、装货、挑担工作。每年5-10月茉莉花季节,由各处涌来的茶农挑着茉莉花聚在这里,那浓郁的花香,连龙门村内都能闻到。于是,村民在码头开了饭店、客栈,供来往客商吃、住,成为长乐一处繁荣的集贸场所。

  这里的水路运输,清时期多是用木帆船往返福州,至清光绪间,开始驶台江至龙门的“台龙”小轮船,又称汽船仔。后来,汽船仔改为大汽船,自然而然,龙门码头便从二桥移往港坞较深的“尾道”去了。

  如今,龙门二桥旧貌换新颜,是游客向往的一个旅游点。桥东与宽敞的203省道连接,成为龙门线主要的村道,交通出行便捷。90年前建造的长乐第一抽水站旧址,也开辟为水利历史陈列馆,那些旧时的设施,让游人回味无穷。几年前,在桥边建了一个“莲柄港公园”,园内有亭台、假山、绿树、草径,与饱经沧桑的二桥以及桥下的流水,融为一体,确实有一种“故园山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