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积极的大多数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06 17:05:3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怀孕的时候,经常在街上晃荡,眨眼之间,发现街上孕妇倍增。出于某种阴暗的心理,开始不停打量她们的脸,肚子,步态,这亮晃晃的肚子,华丽丽的老去,一旦发现比我还丑,比我的肚子还难看的妈妈,心里各种心潮澎湃,甜蜜喜悦。幸福感就是在比较中获得.总有人在这奔波劳碌的现世中活得比你更不幸福。窥探,讨论,比较,是人类,或者应该说是女人的本能。所以,一位街头哲人说过,女人穿衣服其实是给女人看的。把这个语境扩大到网络社会,围观这个词适时出现。大多时候,这个词是中性,围观里没有对错,没有好恶。但事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碎片化的社会中。信息被分割成碎片,从微信,从QQ,从各种通讯软件客户端,从微博以各自不同的立场和样貌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立场。

  当漫天的信息冲击而来,这种极度个人化的情感日渐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常判断。在标题党肆虐的今天,一个提高点击率的标题尤为重要。在标题中,事实的真相往往被分解,以极端的面目出现,而看到标题的那一瞬间,好恶判断已经形成,真正的文章在描述什么,也许大多数人已经忽视。

  不能否认的是低端智能手机大量涌现,养活了很多专门开发APP的公司。在这些应用中,日常生活被分割成碎片,人和网络的关联越来越密切,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每天接受的讯息越来越多,和身边人的交流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手机入眠,打发时间。手指轻轻一点,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小碎片,以不可阻挡的前进趋势溶于了这个网络。关键是,喧嚣真能让人抵达真理吗?王小波在1996年写过《沉默的大多数》,里面有句话: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如果王小波还在,他可能不会用“沉默的大多数”这个题目,现在的网络现状是大部分都是积极的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性格让我们安于在现实中的隐没,而网络,让无处可说的人找到了倾诉的出口,而这个出口,有时看上去是那么美好,又那么丑陋。

  如王小波所愿,如果能明白点什么,遇见点什么,在某个时刻触摸到真理的羽翼,何其荣幸。

  (作者 陈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