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春风不改旧时波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3-11 16:27:5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惊蛰过后,春意渐浓,“倒春寒”却又时不时来袭,从早到晚,凝重的清晨,凝重的黄昏,到了夜色降临,更添几分冷冽。这几日颇不宁静,得闲总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大多数人提起回乡偶书,脑海里想起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实际上,《回乡偶书二》更能表现离家千里的沧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按说自己不算离乡,只是搬离了老家,可是看到这样的诗心里总会波澜阵阵,年近四十,半生奋斗,人事消磨,时光如湖水缓缓划过,荡起阵阵回忆的涟漪。

  记得小时候在村里上幼儿园,幼儿园是在村部楼上,原来是当做晒谷场的,族里几个长辈,熟读儒学,极重教育。见我们村的幼童每日风尘仆仆,走几公里去镇里上学,就动员村里年轻人给晒谷场加层屋顶,建成一间幼儿学堂。这么一来,村里上到八岁,下到两岁的幼儿都聚集到这里来了,二十几平方的屋子每天咿咿呀呀,哭哭啼啼,好不热闹。学堂是解决了,该想想老师的问题了。村里有个读书人,他妹妹是高小毕业,赋闲在家,他哥哥告诉族长,说妹妹可以到幼儿园当老师。但是条件是要隔出半间房屋,给她当宿舍,她可以吃住都在里面,全天候驻守幼儿园。族长和老人们很是高兴,又是一番吩咐,给老师收拾出一间十平方左右的干净屋子。老师就搬了进来,我的幼儿园生涯也正式开始。

  老师是本村人,和我们同姓。但是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第一次见到她还是吓了一跳。她仿佛来自遥远而清冷的另一个星球,二十出头,个子中等,圆圆脸,皮肤白皙。那种白,是透明纱窗上的一缕亮光,轻盈可见,又远在天外,如梦如雾。陈老师就带着这样梦一般的表情,梦一般的浑然无觉走进我的心里。后来听村里几个妇女聊起,陈老师年龄大了,一直没嫁出去,哥哥娶了嫂子,嫂子嫌弃她在家白吃饭不干活,就怂恿哥哥给她找了这么个差事,把陈老师打发了。

  这年,我刚好7岁,因为是年末生的,本该到了上一年的年龄,却还在幼儿园当大王。7岁的我已经是个大男孩了,个子高,嗓门也粗,教训起跟在我身后的小屁孩来丝毫不马虎。陈老师见我还算大气,便让我当了班长。这下,我更是抱了鸡毛当令箭,帮老师擦黑板,指挥同学做操,放学排队回家。一点不敢懈怠。等同学们都走远了,各自散了,我便悄悄潜回幼儿园,走上二楼,轻轻地趴在窗户上,盯着陈老师的一举一动。此时,正是午后时分。我趴着的窗户正好对着班级,班级后面就是陈老师宿舍,先是闻到香味一点点从宿舍里飘出来,不会儿,我就能看到陈老师穿着宽松的白衬衫,拖着拖鞋,手捧一大碗饭菜,像梦一样飘出来,坐在课桌上,开始吃饭。午后的暖阳像轻纱一样披在她的身上,我有点看呆了,就这么一直看着,直到饿的手撑不住窗户了,才晃晃悠悠地下来,回家,先接受一番暴风雨的痛骂,再狼吞虎咽的开始吃饭。大口大口吃饭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陈老师的样子,那么慢,那么优雅。那么无聊而冲淡的孩提时光,在她的画面里就这样被慢慢拉长。

  半年后,我很快被迫结束了放养的幼儿园生活,背上书包,去村里的小学读书了。后来,听说陈老师结婚了,在哥哥嫂子的做主下,嫁个邻村一个大十几岁的老光棍。我一直觉得,这不是真的,直到有一天,我在菜市场看到陈老师,她手里抱着一个孩子,一边手提着个篮子,站在一个摊位前,和菜贩子谈价还价。她看上还是圆的,只是多了点臃肿,头发披散着,垂在肩上,皮肤暗淡发黑,那种黑,和菜市场的昏暗喧嚣浑然一体,她就这样,穿过人群,穿过空气,和我就此别离,这画面不再如梦,却这样真实,也让年少方刚的我伤心了很久。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一幕,我却无比释然,为她,也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有一份傲气,那份骄傲,是要与全世界为敌,到如今几近消磨,渐渐隐了最初的模样,唯有那春风湖水,依然无忧,不改旧时模样。

  (作者 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