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旅游 >> 正文

漫步东关街

陈家琳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8-23 14:51:08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汾阳市场

  从桥上往南,下桥右侧是汾阳市场。清晨,当这座小城还处在睡梦朦胧中时,而这个地方却早已苏醒。城关的、乡下的商贩们天还没亮,便来到了这里,忙着摆摊、贩菜,为一天的生计忙碌着。时而有炊烟飘来,带着海蛎饼或者蒸馒头的香气……街口商贩的吆喝声、老屋里收音机的声响、屋口孩子们的嬉笑声盈耳。

  如果你饥肠辘辘,不妨到挤满人的早餐摊点前,买下一块炸得酥脆的蛎饼或芋饼,满满地咬上一口,细细地品尝,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食客们也有专程而来的,“听人说这里某某馒头店的馒头又实在又好吃!”亲切的乡音,满满的人情味,这里藏着老百姓恣意随性的烟火人生。

  ◆六平山

  下桥左侧是通往六平山的山路,这条山路也从来不曾寂寞过,人来人往,只为了上山挑一桶甘甜的山泉水,我们始终对简单质朴的生活抱着最美的期许。进入山门,举目远眺,这里有山有水,有阁有亭。拾级而上,渐闻水声。水声忽大忽小,不绝于耳……风光灵秀的六平山,引来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来这里开山造景,游览留题,现仍存有摩崖石刻50多处。寻觅一段古迹,拾起一段记忆,历史的魅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这里,心得到沉淀,得到回归。

  ◆司马第——陈省故居

  下了太平桥,继续往南走,明末名臣兵部侍郎右都御史陈省的府第——“司马第”便映入眼帘。这座“六扇五”三落透后的大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古朴典雅,极具明代建筑风格。陈省,字孔震,号幼溪,祖籍江田,迁居古槐,其祖辈为避岛匪、倭寇等的骚扰,迁居吴航东关。其父陈大濩,明正德辛年(1521)进士,授上虞知县。大濩外出任职,一家人仍然住在六平山下,过着简朴的生活。年幼的陈省在这里学习、玩耍、嬉戏,对故居有着深厚的感情。陈省晚年返乡,扩建长乐旧宅司马第,在六平山种植大片的松梅竹笋等,刻石巧布其间,建成园林。

  离“司马第”不远处的高级中学,堪称“花园式学校”,东毗马航变电站,南邻司马府第,西畔汾阳溪,北倚六平山。它的前身是长乐师范学校,创办于1952年8月,校园绿树成荫,花木扶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蔚然成趣。

  路过高级中学,一直漫步到我们的终点古桥,我们漫步的脚步就此停住。不用过桥,在桥头处往右,沿着溪边居民家门口的路,一直往外走,会见到一个鳌头公交站牌,可以坐2路、5路公交返回市区。

  漫步在东关街古巷,时光的印记在这里显得厚重而内敛。记录这条古老街巷的故事,是记录一份长乐人的记忆,也是记录我们这座城市从昔日走到现在的一个小小缩影。民国17年(1928年),河下街成市后,长乐商贸中心逐渐转移向那里。建国后,县城至江田、梅花、漳港、潭头通了公路,东关街的繁华渐渐褪去,街两旁的店铺多改为住家。

  新城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条千年老街也在不断地变化成长。对于东关人而言,即便记忆转换了载体,几代人的生活印记未曾剥离,东关街旧时光的味道,似乎从儿时起就没变过,老街巷的模样会永远印在心里。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