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从五炮神传说看长乐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作者 黄焕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1-05 14:44:2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1884年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十分特殊的战争,因为对于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清政府来说,中法战争是少数的既没有割地,也无赔款,甚至在战役中还有几场“大捷”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战争中,我无数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使得法国政府侵占中国台湾的图谋没有得逞,这无疑是值得历史铭记的重大胜利。中法战争虽然被时人称之为“不败而败”,但其客观成就,我们的确不宜忽视,因为即便是在中法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马江海战战场上,尽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法国军队亦同样不曾占领福州,甚至是狼狈退出闽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长乐人关注和聚焦吗?

  对于长乐人来说,内心深处记忆最刻骨的两场战争,恐怕就是中法马江海战和琅尾港伏击战了。前者是长乐人亲身参与的国殇,而后者则是长乐人用智慧书写的军事奇迹。不可否认,长乐人民是勤劳勇敢而富于拼搏奋进的,每逢国难当头,长乐人从来是直面生死而从无临战脱逃之举。笔者翻阅长乐人口耳相传的民间叙事,对此不由得不感触颇深。

  一般而言,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苦苦挣扎的国人是很难有令人振奋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如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便露骨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自顾不暇”和“夹缝求生”几成近代国人生存的不二砝码和主导思想。这一点,从老百姓甘冒突破清政府的严令也要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也可看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的人,总是很难体会国人在那个时代的痛楚和心酸。然而就算跌至这样的低谷,即使是家国沉沦,烽火连天,也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坚定不移地对我们的国家保持着强烈的信心和十足的盼望。且不说文化精英如梁启超、李大钊等人,就是升斗小民陆士谔,尚还创作出了令今天的国人震惊而敬佩的预言小说《新中国》,以细腻真实的笔法,想象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终将涅槃重生并得到现实印证的灿烂未来。

  言归正传,长乐人在这一点上,丝毫不逊色于陆士谔。我们知道,许多民间传说故事都以古代作为时间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现代科技的冲击使得中国的民间神话体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人顿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那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以来就跟随着我们的信仰和崇拜,在洋枪洋炮面前,似乎又是另一番感觉。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遭到了空前的打击和动摇。但长乐人是这样的吗?答案却截然相反。

  傲然屹立在长乐琴江村八旗广场侧旁的小山头庄严肃穆,那是中法马江海战中琴江三江口水师旗营将士阵亡公墓。与一般的英雄墓地不同的是,那儿除了神圣的祭奠之所外,还有着五尊神态各异却炯炯有神的士兵雕像。它们栩栩如生,正怒目望向前方,前方是翻腾的闽江江面,历史似乎一直在这儿回响,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那是长乐所独有的“五炮神”,那是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长乐人民,在国家民族灾难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用坚决的文化自信和绝不屈服的英勇顽强所幻化的一座丰碑。

  三江口水师旗营,设立于雍正年间,到了1884年时,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素养,与朝廷花大力气培养的马尾新式海军相比,早已是相形见绌。而旗营将士,却在战争到来之后,个个破釜沉舟,只进不退,其战斗意志和报国之心,比起马尾水师,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统帅侵华法军的将领孤拔完全没有料到,在他眼里的这个腐朽帝国,在他认为顷刻便能攻取的福州面前,他却是要付出这般的代价的。

  进攻福州之前,孤拔统帅的法军已经在台湾基隆遭到了爱国将领刘铭传的坚决阻击而被迫后撤,恼羞成怒的孤拔试图把他认为脆弱的福州作为向中国人发泄的渠道。法军舰队乌压压地向闽江开来,福建最高长官张佩纶与何如璋却不知所措,惊慌失措。于是历史的场景全部留给了中国人民自己。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如今闲居琴江的耆老告诉笔者,中法马江海战后,由于战况混乱,清廷追问炮是谁打的。因当时有“不得先行开炮”的禁令,官兵们不敢承认,就推说是炮神打的。

  这就是长乐人在民族存亡关头的清醒态度,敌人强大又如何?国家羸弱又怎样?传说中的五炮神,其本质,就这样被耆老一语道破,何也?亮剑精神!

  所谓逢敌必亮剑,血溅七步,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自恃以武力能够征服几千年来在此繁衍生息的长乐人民及其背后的中国,历史却给了这群匪寇一记带着红印的耳光。

  根据台北故宫所藏《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员在闽省防守法军进攻出力事折片》军机处奏折和翰林院编修、御史潘炳年(长乐三溪人)的奏报可知:清军将领穆图善于法船进口即出驻长门,誓师死守马江,败后闽安以下炮台被毁,法军猛攻长门,穆图善设伏击毙夷兵多名,敌人狼狈逃走。这里边,谁又能说没有驻守彼处的三江口水师旗营将士的参与和血战呢?

  当然,史学家们尽可以说这些民间叙事存在着夸大的成分,最为明显的,便是五炮神的故事将孤拔之死与民间叙事联系上,对此进行了过度的渲染。其实何止民间叙事?当时的上海《申报》也曾刊发了类似的画面有所夸张的记载。事实上,闽海关税务司法来格报告书里写道: 八月二十三日(初三日)下午, “扬武以它的尾炮回击了伏尔他号上的第一阵舷炮,并且很准确, 第一弹就在伏尔他号上的船桥上炸裂, 轰毙引水 (自上海来的汤姆士)和五个水手。孤拔当这弹爆炸时正站在引水人的旁边, 仅以身免。” 又扬武号巡洋舰枪炮教官容尚谦也写道: “伊同学生杨兆楠, 赶将尾炮向孤拔船上连放三次, 打倒五人。” 上述可知, 法来格关于孤拔仅以身免、没有受伤的材料是可靠的。

  在此笔者要郑重强调,我们固然应该尊重史实,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民间叙事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的借口。长乐人在那样的生死时刻,在琴江官兵血染闽江之后,还能有“击毙孤拔”的民间叙事,试问,在那个民族自信心跌至最低点的晚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何况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将孤拔军队赶出闽江之后所出现的英雄赞歌!它用我们传统文化的民间叙事形式,将对英雄的赞美寄托在五炮神传说上,这正是一种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和文化自信的可贵精神。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长乐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