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梅城印记

作者 陈腊梅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28 15:01:40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梅花,长乐十八个乡镇中,独以花命名,你或许会诧异,一个南方小镇,为何会以这种并不常见的植物为名。来不及细究,只这“梅花”二字就让你觉得花香扑鼻,清泠作响。汉语之精妙之处在于,一些词语,只要经过耳朵,你周身的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不自觉地勾勒出一幅完满的意象。在花香的引诱下,你似乎看到满山梅花,梅之夭夭,情致盎然。说起来惭愧,身边梅花亲戚朋友众多,一直相邀前往,却屡屡因自己琐事缠身,不能成行,记忆中的梅花还停留在十年前的那匆匆一瞥。

  那时正是深冬之际,凌晨五点,我跟着一众亲戚坐着大巴,车一路沿着金梅线驶入,探访久病的远亲。微霜冷冽,海边的大风直吹,刺入骨髓。在远亲家属的悲伤中,梅花城肃穆庄重。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极目远眺,竟不见想象中的梅花。同行长辈介绍,梅花古城以种植梅花得名,不过现在梅树稀少,基本已不见梅花踪影。带着一丝遗憾,仰望远方,天尽头一片茫茫的灰色的海,正是天光未明之时,雾霭正浓,恍惚间,我不禁改了改杜翁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梅江滚滚来。来不及等天光来时细看,我们又匆匆坐上大巴,向另一个地点出发,坐在车上,忍不住回眸远望,只见远处渔船星火点点,若隐若现,这一幕,仿佛来自远古历史的回声,在我心里回响反复,如丝如缕,模糊而淡远,却声声不息,时时呼唤着我去完满它,充实它。

  匆匆一别,再见已是十年之后。在朋友圈里,看到将军山的梅花惊艳绽放,心神向往,蒙在梅花的好友尽地主之谊,不介意我慵懒成性,多番安排,幸甚至哉,欣然前往,得以在人潮喧嚣中,另得一僻静时空,独享梅花之大美。

  汽车沿将军山一路蜿蜒而上,时有转弯,初极狭,才通车,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满山的浅粉色,悄然而至,美得让人猝不及防。和一行文友下了车,穿梭在梅花丛中。正是冬尽春来之际,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犹抱琵琶,粉面半开,有几棵白梅点缀其中,凌凌然,若二八少女待字闺中,小调低吟。忆起那日大江东去之沧桑梅江,此情此景,已是截然两种况味。

  树上有梅,凌寒而开,地上有梅,落英缤纷,无意间铺成的小道仿佛进入桃花源的入口,我们沿落英小径一路探寻,顿觉神清气爽,美景天成。观罢将军山的梅花,进入梅花古城,回转往复的小巷在眼前错然展开,两侧斑驳的木门高低不平,寂寥无声。正是午休时分,鱼丸店的门口,老板坐着门口的石板凳上小憩,身边摆着好几个大圆盆,刚出锅的鱼丸还腾腾地冒着热气,看老板那笃定的神态,这鱼丸怕是早已被预定了。“鱼丸”这两字在长乐,前缀若不加上梅花二字,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很多长乐人已经到了非梅花鱼丸不吃的地步,吃的讲究的老饕,只需一口,就能分辨出眼前这粒小鱼丸是不是来自梅花。海外归来的游子,吃一碗鱼丸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回家了,一口鱼丸下肚的惬意瞬间弥漫了全身每个毛孔。梅花鱼丸没有大规模品牌开发,没有独门独享的专利技术,但是逢年过节,附近乡镇的食客们涌入梅花,放心采购的情景,已然让你相信,梅花人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技艺没有丢失,梅花鱼丸的精髓还在,它已经渗入长乐人的味蕾,成为毋庸置疑的长乐食物地标。

  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意味的,如同梅花鱼丸一样,一个梅花人在人群中。你是极易将他认出的,他的公认的特别的口音,最为出名的“这刀”“那刀”,是在长乐人人皆知的俚语传奇,因为梅花独特的地缘,和海,和附近村庄,和邻近区县,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关系潜移默化,便让梅花人自自然然地带着点与众不同。他不说话时,又有一种妥帖和干净的气质,长乐人形容这样的气质谓之“清楚”。这“清楚”二字和“梅花出美女”之俗语遥相呼应,却又不止于此。与梅花朋友相谈,甚感自在,待人温谦有礼,腹有诗书,却不外显,刚柔并济,却不蛮横。不过,有一点让人心生微词的是,每每与梅花朋友在外吃饭,你得忍受他对餐桌上食物的吐槽:

  这鱼实在吃不来,我们梅花处于淡水和咸水交界处,鱼的味道特别丰美,没这么腥;

  这炊鳀,还是用我们梅花人的古法做的好,先用盐巴腌制,再炊熟晾干,鱼的鲜味可一点没丢;

  这还只是对食物上的偏执,坐下来多聊几句,我们的梅花朋友就开始转移话题了:

  我们梅花的历史呀,那可是非常悠久,最早可以从唐代算起,我说给你们听听;

  我们梅花和很多村庄渊源都很深,潭头的克凤,闽侯的兰圃,连江的壶江,文岭的许庄......和这些村庄的走动比亲戚还勤呢!

  得对家乡有多么深沉的爱,多么执着的认同感,才能让梅花人总是经意不经意,把自己变成家乡的人工宣传片,全然不顾周围其他乡镇人民的感受,开始有点“不清楚”起来。嫌弃归嫌弃,你不得不承认,梅花在你的心里早已生动起来,不但有香,有味,还有情,有景,有那么多不可言传之妙。

  当你在梅花街头漫步,你不仅能了解梅花人的“清楚”来之何处,还能对之心悦诚服。街道窄小,却十分干净,木屋,砖房,高的,矮的,前后都收拾得清清楚楚,错落点缀的几棵绿植,看似有心,却浑然天成,面容白皙的梅花姑娘,踟蹰行走的老妪,背着书包穿过古墙的孩子,你似乎在过去,似乎在未来,视野远处,大海奔流不息,时光如此厚待这里,又仿佛遗忘了这里,宁静地如同千年前一样。它并不是我们这些游人的家乡,却在细细品鉴中被具象,被想念,让我们如同经历精神上的返乡,享受前所未有的身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