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爱与成长:浅谈龙应台的《目送》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6-14 14:45:36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作为21世纪中文散文100强的《目送》,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散文小集,它由七十三篇散文,七十三个故事,七十三次对话构成,串联成一体。有父亲,有母子;有朋友,有兄弟;亦有牵挂与离别,失落和放手。不到三百页的书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清晰而动人的讲述了其一个阶段的人生,和溪水冲过千山万壑看见大海的那般恍然大悟。

  曾经很长的时间,我一直捧着这本被称为龙应台“人生之书”的散文集重读。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这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以读出不同味道的书。越读越发现它的精美与深邃,精美的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深邃的让人不得不中途停下,认真思考。一样不落,展现的淋漓尽致、好不痛快。

  从脉络上来看,《目送》之所以能在中国台湾、香港,新、马和美国,流传最广的原因在于龙应台于文本建构上将自己的切身经历,精巧的选取了一个个、日常化的情节并使之经典化,以“小感触”关照“大情怀”。这样的感触是有血有肉,有深度、有力量的。 而“目送”与“背影”直接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了国人认知上的文化心理。因此,当作者第二次再次感叹父女母子的缘分时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只言片语,这种“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落寞和无力感很快一语撞破冷漠的壁垒,将作者的痛苦思索理智、平静地细细铺展开,也把读者心底的那种心理认同推向高潮。

  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善于运用精彩的对话,让人物直接出场,现场感十足;《目送》中“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这一句话是个很有意思,具有画面感的电影镜头。整个世界除了作者和她的儿子华安是实景,其他都是虚的景。两人互相望着,没有一句话。短短一个镜头,儿子跃跃欲试的雄心和母亲的担心便很好的表现出来,流露纸上,流进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拨动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

  类似写法《目送》中还有多处,诸如: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到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等等。

  对于这种异质的电影镜头,可以说不是谁都可以塑造出,唯有历经过爱恨,离别,唯有经历才能如此。淡淡的写,深深的情。在追忆亲人的同时,她一步步把逝去的生命也慢慢找了回来。找到了童年的心,童年的眼,找回了由亲人和自己共同构建的亲情世界,还有弥漫在这个世界里的所有情感和感觉。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目送》有着小说和散文的双重特征。既采用小说的手法,以精妙的细节写人物,讲故事;又采用散文的笔调,处处呈现着叙述者和亲人的情感牵系,抒发着对所写人物的深情和眷恋。整个叙事上俨然呈现小说的心态和审美力量。同时我还关注到,其用一种离奇的蒙太奇手法,以线性的方式写了六次目送的场面,分别为:“我”目送华安上小学、目送华安到美国做交换生、目送华安乘坐公交;父亲目送“我”教书、“我”目送父亲的轮椅离开、目送父亲的棺木进入火葬场的炉门,并将其并列放置到“我”与“子”和“我”与“父”两个同时进行的时空之中。三代人之间的六次目送,看似平常,实则演绎的是代代不熄、薪火相传的生命轮回。与此相类似的,《十七岁》《雨儿》两篇文章也互为参照,相同的场景的人物转换,是一种轮回;年迈母亲的返老还童同样是一种生命轮回。另外,此类文章还有一大特色,其运用大量恰当、别致的比喻和形象色彩词,容易给读者一种形象生动之感。

  最后,说点结语吧。19世纪的高更曾经说过:“仅需一瞥,便能激起灵魂深处的回忆。”这一句话对于作者来说,对于读者而言,皆是成立的。重读一遍《目送》,再次忍不住想起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之龄的父母,有些感伤,忍不住计算着和父母共度的时间。三十年?二十年?或许都不到啦。算起来真正相处的时间不超过五年、一年,甚至几个月,这让我一时间恍惚感觉到时光的残酷无情。

  也许是写诗的缘故吧,到了现在的年龄段后,总会有不同的忧思,比如父母的老去,以及作为子女清醒的看着他们老去的无能为力。隔寒暑假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看见父母又苍老了一分,曾经那个对我事事严厉的父亲,如今总是鼓励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除了感动就是悲伤,我已长成大人了,可我还是个心怀歉疚的热心的男孩啊,我想做永远的孩子……

  每每思及此,都觉怅然。但也觉得庆幸,感谢自己有这么一个机会,好好重读《目送》这本书,并通过阅读作品让自己成熟一大截。希望有生之年,好好珍惜身边人,给予周围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爱;也多抽时间好好陪父母到老……

  (作者 黄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