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长乐“古风哥”陈俊生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4-05 14:39:36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古代,几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乃至稍长就能背诵“十三经”的人,并不鲜见。但是现在,要从一百人里找出一位古文功底好的人,几乎是难事。

  陈俊生,字孔生,长乐阜山人,为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第二十六世孙。陈文龙是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状元,工文词、负气节,以身殉国,与文天祥“隆名并峙”,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福州府城隍,又因长乐陈塘港水利之功,被明永乐帝追封为“水部尚书”。

  在陈俊生看来,“好读书”是祖先的经验。他敬慕传统,总喜欢琢磨些陈旧的东西,他觉得,这些“旧”里藏着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他有文化使命感,想通过古文之美,塑造典范。

  文言文是经过修饰的语言

  见到陈俊生,他的打扮很随意,穿一身黑但不沉闷,戴一副黑框眼镜但不呆板,他自信笃定,很青春,并不像活在古风里的人。

  但是,聊起天来,殷殷实实,引经据典。他喜欢唐宋八大家,他能背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他还会解读严复的《天演论》,不止有书卷气,还有古典范儿。

  聊到自己写的文章时,他会有些小得意。他有适量野心,但不狂妄。面对写作,他始终谦卑。对很多人来说,文言文写作等同于催眠般的劳作,近两年,陈俊生在扎扎实实地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他直言,“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宗用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现在几乎没人会写。文言文,第一个‘文’是修饰的意思,第二个‘文’是语言的意思,文言文就是经过修饰的语言,要现代人耐住寂寞,去一点点推敲,很难的。”

  文言文写作非常讲究语感

  提到自己最早动念写文言文,他记得是在2015年,是机缘凑巧、毫无征兆。爷爷去世后,留下了一本族谱。有一天,他翻出来看,一篇写于清朝的骈散,美得令他叹服。他第一次触摸到了古文的浩瀚,当时就想,“没准我也能写这样的文章。”

  学习文言文,并没有人能指点,只能独自捣鼓。于是,陈俊生买了一本《古文观止》,里面有历史掌故,有文辞之美,有人生智慧和宇宙之道,他开始“反复念,反复背,培养语感,一天读它十遍、二十遍、三十遍”。

  文言文写作是非常讲究语感的,这样的一种语感就是最原始的音乐性,它有时是格律对仗,有时是语气缓急。通过“反复念”,陈俊生渐渐找到了属于文言文的节奏般的东西。

  他认为,写文言文,与其说是在“创作文章”,不如说是在“演奏音乐”,直到现在,他仍然是“每写一篇文章,喉咙都会哑好几次”。他学会了古人那种唱诵式的吟咏。字里行间,先秦散文的奇绝瑰丽、两汉辞赋的铺张扬厉、六朝歌谣的华艳风致,让他好像走进了古人的山水里。

  文言文写作是“慢节奏”的活计

  他还发现,福州话其实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发音和词汇,于是淘来了一本《戚林八音》,时不时就去拜访本土的福州语专家,虽然尚在摸索,但这项“作业”,终于有了眉目和方向。

  再后来,在互联网上游弋,他发现很多人,一会儿“复兴汉学”,一会儿“重振韩柳”,都只是嘴上为止。他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学习文言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掉掉书袋、背背诗?

  2016年下半年,陈俊生从翻译入手。他在百度贴吧发了一个帖子,名叫《白话文翻译成古文专帖》,短短几行字,满满诚意:

  “愿以古文之唯美,以译今文。兹立言为帖,上译骈散,下抒悲欢。愿与足下共佳文,还请不吝赐教。”

  不知不觉,这个帖子得到了2000多条回复,一半回复是他的翻译,他说,“一件事从头到尾一直做,一直做,长年累月地做,一丝不苟地做,就会了悟。”

  原文: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译文:沧桑如我者,长伴明月,使君可有金樽以醉明月乎?

  原文: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译文:人间龌龊尽晦于夜色,故未伤长夜者难为语。

  原文:如果我是唐僧,一定过不了女儿国那关。

  译文:向使上苍以玄奘之尊加诸吾身,此去西行,误我百世清修,乱我千年道行者,必是女儿国之情劫也。

  在陈俊生看来,“没有一种风格比古典更为稳定”,文言文写作是需要用低速档缓慢前行,去耐心推进的作业。

  可能没有人给你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会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写得好”,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嗯嗯”点头。但他乐在其中,不为外物所役,按自己的步调和节奏行走。

  他说,“还是希望大家能多读读书,写写文章,古今中外都涉猎一些,知道多了就能推开你和过去及远处的那扇窗。”

  (记者 段玲 通讯员 李惠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