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日,伴着朋友在梅花古城里闲逛,殷红的落日伴着阵阵涛声如云,记忆中打捞童年的印痕,探寻家乡古井踪影的念头油然而生。
于是搜寻的脚步挪到了古城的边边角角,陆续发现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几口古井,静静散落在古街道旁、屋前房后。我在古井边伫立了许久,也沉思了许久……吃水不忘打井人,这些井是什么时候挖掘?何人所为?即使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也说不清楚,人们只是每日从井中舀出清水,供一家日常之用,也许根本就没想过这些……我伫立在井边,便有这样一段文字呼之欲出,权作对古井的深深敬意吧。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拱卫闽江口海防,江夏侯周德兴奉旨二次主持福建军务,委福州右卫指挥李荣督造增拓梅花城,辟东西南三门,置守御千户所,屯军1540名。时南门街住有乡民500余家,为保障守城官兵与城内外居民用水之需,军民协力在古城外同时建两口水井。
东门井
在东门外南侧,条石砌筑,曰“东门井”。古井只有十米多深,边宽也差不多1.2米,呈正方的形状。井底的泉水涓涓细流,水源充足而清澈,满足了半个梅花乡人日常生活的供水需要。井壁用一块块光亮的石头垒砌而成,井壁上的苔绿由于经常清洗,并不肥厚。只是,有时候会在某个地方长出一颗绿草,不自量力地与古井争辉。
东门井的确是梅花古镇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古井粗糙得跟饱经风霜的老人似的,七横八岔,深浅不一的布满沟痕,无声地诉说着流传千百年的古城故事,的确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亲睹这口神奇的古井。
这口古井从未干涸过,尽管遭遇大旱之年。说起来还有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幼年时我就听镇上的耄耋耆宿煞有其事地传说着:历史上有一次,梅花一带发生了瘟疫,蔡夫人托梦给一乡民,说梅花古城东门外的水井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二天,消息传开,远近的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似乎应验了老人传说的那样,古井有井神庇佑着……历史上有多名儿童不慎跌落井中,即使是头朝下跌落,也会全身站立在井底,都能安然无恙、毫发无损。而且还听说,喝头井水可以健康长寿,所以大家总是早早起床,争先恐后挑取清晨的第一拨井水。这井水尚含各种有益元素,五里八乡的人们至今仍是纷至沓来提水酿制红酒、冲泡茶水,若烧煮花生浆非它莫属,纯正清香。
南门井
南门井座落于梅花古城南门外东北侧,位于今将军山公园梅园下方环山路山涧之中,民间俗称“南门涧水井”,始凿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保存尚好的明代古井之一。
南门井,井为圆型,方石砌筑,因傍南门,故取此名。此井深约10米,直径1.5米。因年代弥久历经多次修葺,与历代驻军有深厚的渊源。此井井泉充沛,水质清澈,冬温夏凉,蕴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常饮可达健体益寿、护颜润色之功效。至今,水源汩汩,入口甘甜醇厚,多年来是梅花村民泡茶、酿酒、烹煮花生豆浆的上乘用水,为此吸引不少附近乡村的居民纷至沓来,到此取水。
此井已于2020年六月,由梅南社区重修并立碑纪念。
廿五都古井
说起廿五都古井,还有一段神奇的民间传说:
相传元时梅花北面的立庄岛为长乐第廿五都,因南面的东狮岛海匪在梅花洋海面杀人越货,劫掠往来货船和沿海渔民。阎王爷和东海龙王联名上奏玉皇大帝,误将东狮岛作为廿五都上奏,玉皇大帝下旨:于八月中秋之日将廿五都沉沦于海。八仙从南海参加观音菩萨成道日盛会时经过东海,李铁拐用计以琼浆玉液酒套出传旨天将的消息,决定搭救廿五都岛民。于是就驾起云团飘然而去…
廿五都立庄岛在八月十五日沉沦于海后,有一户姓宋的人家被李铁拐所救,劫后余生迁到梅花澳马筹山麓安家,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小聚落,称为宋家庄。为了纪念原居地他们依然对外称是廿五都人,所以那地方也被称为廿五都一直延续至今。当初李铁拐为满足乡民饮水需求开凿了一口山泉。后来由于海沙逐渐侵袭,后人为使这神奇的山泉免于被沙土淹埋,就用条石围成井栏加以保护,至今仍有许多附近乡民到此井中汲水用于酿酒、泡茶、煮花生浆等,称为廿五都古井。
清道光年间编纂的《梅花志》中有记载的几口古井,历经风雨洗涤,轻拂落日余辉却不见了井水盈盈。恍然间,阵阵的海风吹佛,以让人很难读懂的诗句,轻轻的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往事…
清泉井
清泉井在沙下东隅,初为水壑,后以沙壅,砌之以石。嘉庆二十年,水忽浊,澄之不清,延道建醮莫解。道光丁亥正月十九日,佥议举乡约立规,是日水色澄清,味转甘淡,人以为易俗之验,名之曰清泉井。现已填。
龟泉井
“龟泉井在龟山麓,泉达城外,冬则温可澡身,夏则冷沁醒脾,香甘异常。”即现在的城下井,梅城社区管辖。尚有泉水可用。
七星源
在清道光年间编纂的《梅花志》中有记载:
“七星源,在沙下海边,七处上下相连,潮涨则鹹水掩盖,潮退则源头滚滚,味独甘淡,乡人时取给焉。” 如今由于沧桑巨变,在沙下海边已经难以找到七星源的踪迹,但在七磐海滩之上,许多地方在退潮的时候仍有汩汩清泉冒出…
有诗赞之:
沧茫巨海不扬波,中有甘泉一勺多。
活泼源头流滚滚,夜疑星斗落天河。
——刘敦宴 嘉庆年邑庠生,梅花人。
北斗珠连到九天,於今相聚水之巅。
潮平屈指观澜处,点点浑如斗宿缠。
——孙云锦 嘉庆年邑庠生,梅花人。
江涯几处水盈科,不作涛兮不作波。
此地俨同星宿海,源头本是出天河。
——吴蕴玉 嘉庆年邑庠生,梅花人。
(均见《长乐梅花志》)
长乐历代诗词选(张善贵 选辑)
记忆儿时梦幻,那被井水溅湿的月亮,曾悄悄的躲在往事里,聆听一片片树叶落入井下的回音。我曾经趴在井边,冲着井水呼喊,那似山谷回音般的空荡,荡出了一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悠悠心事。
现存的水井还有:
吴翰井(牛栏井)
梅城上街山边裡,泉水拖蓝清澈。现尚可饮用。
无名井
梅城陈孔仕古厝后
和生水井
新城裡原第三食堂后,解放前系和生牙行私家水井。现尚可饮用。
天星井
梅新旧水文站厝前(解放后)
王厝井
梅城王吉朵旧厝后
六角井(八角井)
梅城新城裡朝宗门内,深四丈余。
四角井
梅城新城裡,明洪武年间所筑,花岗石砌,深一丈二尺,因井浅水涸,已失去饮用功能。
祠堂井
梅江林氏祠堂前
无名井
梅新兆余栋旧厝后
陈厝裡井
梅城陈厝裡祖厝内
宅井
东方红吴厝裡也各有一口古井
因种种原因,尚有多口水井已被掩没废弃。古井不语,我也不语,只是在默默的相视中,完成一段我与古井往昔的对话。家乡的古井滋润着一方水土,牵动着海内外离乡游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