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http://www.clnews.com.cn  2023-09-08 17:55:43   来源:遇见长乐  【字号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蔡夫人庙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梅花古城广场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梅花志》中关于田螺洞的记载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梅花志》中关于蔡夫人的记载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梅花红裙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琴琴

长乐梅花与琉球王国

田螺洞

  长乐梅花位于闽江口南岸,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宋元时设有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候周德兴在闽江口南北岸的长乐梅花、连江定海分别建造城池,设置守御千户所,驻兵防倭,成犄角之势拱卫福州城。

  琉球王国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洪武五年(1372)正月,明太祖派杨载出使琉球,“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明朝贡,与明朝正式建立藩属关系,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

  明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片板下海,不许片货入番。”独与琉球有贸易关系,并在泉州设福建市舶司,专管琉球朝贡贸易。由于福州在地理上与琉球较泉州近,就成了琉球人往来贸易的首选港口。为了便于与琉球通商贸易,明成化八年(1472)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福州也就成了专通琉球朝贡贸易的口岸。中国册封琉球使团每次都在福州造船及招募使团人员等,福州成了册封使团的起程和返航地点。而长乐梅花因处闽江出海口,也因此成了册封使团的主要开洋地和琉球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朝成化之后的历次册封使团都是从梅花港开洋。清道光版《梅花志》载:(梅花)“上通江浙、下通广东,古琉球入贡由梅江入口。虽长邑之边疆,实闽省之咽喉也。”记载福州往返琉球航海线路的明代手抄本《顺风相送》也载有“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今台湾),用单乙取钓鱼屿(钓鱼岛)南边……用甲卯针取琉球为妙。”万历七年(1579)册封琉球副使长乐人谢杰在其所编的《琉球录·撮要补遗》中也载有“按琉球必自福州梅花所开洋,风顺七昼夜至,否则淹淹旬日外,未必也。”万历三十四年册封使夏子阳在其所编的《使琉球录》中同样也有“按琉球必自福州梅花所开洋,风顺六七昼夜至,否则掩荡且踰旬矣。”

  册封使郭汝霖、萧崇业、夏子阳等更在各自所编的《使琉球录》中,记载有从梅花开洋的具体时间,分别是:嘉靖四十年(1561)“五月二十九日至梅花开洋”、万历已卯年(1579)“五月二十日从梅花开洋”、万历三十四年(1606)“五月二十四日黎明从梅花开洋”。而万历七年册封使萧崇业和副使谢杰则以《梅花开洋》为题各赋七律一首互相唱和:

  月吐青山倚舰楼,

  为驰王事度仙舟。

  槎随博望从今日,

  雨罢扶桑定晚秋。

  舱外云飞星欲动,

  洋中涛起地俱浮。

  遥知天路行应远,

  记得君平说斗牛。

  萧崇业

  仙崎渡口水飞楼,

  十丈青莲太乙舟。

  风笛数声江阁暮,

  梅花五月海门秋。

  天高北极星辰转,

  地坼南溟日夜浮。

  此去若过乌鹊渚,

  好将消息问牵牛。

  谢杰

  梅花港不但是明朝琉球册封使团的重要开洋地,梅花城的许多军民更直接参与了历次对琉球国的册封活动。梅花因地处海滨,民众多以海为田,行船驾舟,轻车熟路。对周围海路情况驾轻就熟,每次册封使团在福州一带招募随行船员、水手、杂役等,梅花千户所的军民就成为理想的选择。这在陈侃、萧崇业、谢杰和夏子阳等人编的《使琉球录》中都有所记载。陈侃《使琉球录》中有“其次如福清、如长乐、如镇东、如梅花所者,亦皆可用。”萧崇业录用人一节中载有:“总甲四名、缭手十一名、车手十四名、橹头十七名,俱镇东、定海、梅花所军。”夏子阳也在用人一节中载有:“余乃用中军百户林凤鸣之议,选镇东卫及万安、梅花所、定海所军共六十二名代之。”“其贴驾军梢并总甲四十七名,即镇东、万安、梅花、定海扶艕军也。”万历七年(1579),册封副使长乐人谢杰在其所编的《琉球录·撮要补遗》中叙述最为详细。“伙长诸役虽多用漳人,而福人亦不可尽弃,以其各有所用也。如万安、梅花、定海各所军,当事者初欲概革、余争之力、乃得存梅花、定海而独革万安。后归至台洋、阿班等禀曰‘过洋事毕矣,此后礁之有无、水之浅深,某等皆不知。’吾辈愕然,忽梅花、定海诸军跃出曰:‘某等幼时随父兄钓鱼于此,其夷险备知之,从此抵家,万万可保无虞。’余叹曰:‘误矣,误矣,设使当时不挟此二军,此行今将安归乎!’大都海为危道,乡导各有其人,看针、把舵过洋,须用漳人,由闽以北熟其道者,梅花、定海人。”“兵不贵多、贵精,船中择漳人须试其谙于过洋者,择梅花、定海人须试其谙于闽浙海道者。”由以上记载可知,这些为数众多的梅花、定海等卫所的军民,虽然是一些下层船员、水手、军士、杂役等,但因他们对闽浙海道的熟悉,都是历次册封使团必不可少的。虽然他们在有关记载中没留下姓名,却为中国与琉球数百年的交往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人何求在《闽都别记》第二七四回“救白鹭蔡茁得奇报,凑一宝太监始回朝”里写,明永乐年间,郑和、王景宏、侯显等三太监奉旨出京,到福州长乐县吴航头候风下西洋。候风期间,一面设厂造船,一面招聘船员。适有个长乐梅花乡人赶来报了名。此人姓蔡名茁,获准上船,过了一段时间,随船出发,泊在琉球附近大海的一个孤岛边,蔡茁忽然浑身发癞,遍体起泡,将至于糜烂。郑和知道后说:“此病称麻风,当时无药可医,而且最易传染。若传染开来,全船人将无一幸免。”郑和正无计可施。蔡茁说:“小人愿留在此岛,听天由命,免得大家一起受罪。”后来蔡茁在孤岛上为救一群小白鹭而杀了一条大蟒蛇,食用蛇肉后治好了自己的麻风病。冬去春来,过了一年,忽有一阵大风,把一艘大船吹到孤岛边来。蔡茁认出是明朝的宝船,大喊着:“郑大人,郑大人,快把蔡茁带回长乐去!”于是蔡茁又随郑和船队回到了福州。第二七五回“郑和释长乐县儒士,蔡茁为琉球国世臣”写蔡茁回来后把蛇肉等岛上的宝贝通过郑和等人呈献给永乐皇帝。皇帝大喜,下旨,着蔡茁为永乐年间“闽人十八之首,赴琉球定居。”自此,蔡茁定居琉球的九米村,成为该村蔡姓的始祖,琉球王尚巴志还委任其为大夫。第二七六回“永乐帝遣使封中山,蔡姑婆回闽遇临水”写蔡茁在九米村传了十余世。有个叫蔡金城的后裔,官耳目大夫,生有女儿叫蔡红亨,才十六岁,精于琉球的刺绣工艺。她执意要回长乐梅花寻根认祖,并在梅花接上了族谱。因为她的辈分高,所以梅花乡人都称她为蔡姑婆。蔡姑婆在梅花期间,教习当地妇女绣花描图,又传授琉球医术。留下了蔡姑婆在梅花田螺洞得道成神的故事。

  《闽都别记》虽然是以章回小说形式描写福州地区自汉至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的社会生活,但从全书四百零一回的总体内容看,其以福建古代历史为大背景的写法却仍隐约可见,各个朝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多或少都成为其背景衬托内容。如汉初的闽越王治闽、唐代的常衮设乡学、黄巢入闽、五代闽王王审知及其家族的兴衰和骨肉相残的历史、宋代蔡襄建造洛阳桥、元代行省郎中柏贴穆一门死节之事、明代郑和下西洋、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等史实、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耿精忠叛乱等,在书中都可见到。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的不足,书中所描写的一些故事传说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相关的依据及来源,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和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梅花同样也有蔡茁携族人迁徙琉球国、蔡夫人传艺梅花城的动人传说以及相关的田螺洞和蔡夫人庙等历史遗迹。蔡夫人,姓蔡名红亨,是明初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其父蔡金城,为琉球国耳目大夫,明万历年间向万历帝进贡亲手绣制的龙袍,在梅花登岸,因病滞留梅花,认梅花蔡氏为同宗,因辈分大而被后辈尊称“琉球姑婆”。她在梅花传授精湛的刺绣手艺,使“梅花神绣”名闻遐迩。蔡红亨病逝于梅花,得道于田螺洞,明万历帝封其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梅花民众建庙奉祀,称为蔡夫人庙或姑婆宫。另有传说蔡红亨在琉球时曾梦见神人在其掌中写“东涌起风沙,得道在梅花,罗白与金舍,相逢总一家”。后被福州陈靖姑收为徒,传授法术,专门从事海上救难等。这在《长乐县志》《梅花志》以及清人何求的小说《闽都别记》和琉球《蔡氏家谱》中都有相关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冲绳时报》曾组织上百人考察团专程到梅花探访有关蔡夫人的历史遗迹。如今,蔡夫人的信仰传播到福州、闽南、台湾及海外各处,在闽台沿海有众多的信徒,在台湾被民众亲切地称为“蔡妈”,是台湾仅次于妈祖的民间信仰之一。

  历尽沧桑的梅花古城见证了琉球王国与中国长达五百余年的藩属关系,在中琉之间长期的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贸易交通等方面起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而与中琉关系密切相关的梅花古城、蔡夫人庙和田螺洞等历史遗迹,是研究中琉关系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与《顺风相送》《使琉球录》等历史文献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