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海·冰心条》:“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49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伽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有《冰心文集》行世。”
冰心对长乐的赤诚之爱,长乐人民永远怀念她。199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坛巨子,在长乐兴建了“冰心文学馆”。为把这座文学殿堂建设好,为子孙留下宝贵财富,长乐在最好的地段无偿划拔出12亩供冰心文学馆建设,并配套了65亩的土地建设“冰心公园”。1997年8月25日,在冰心处女作发表78周年纪念日,冰心文学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冰心发来了贺词:“欣闻‘冰心文学馆’在我的家乡长乐落成,我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文学馆’从1995年10月奠基到落成还不到两年,速度之快真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仅盼到了香港的回归,而且看到了文学馆的落成,真叫我高兴!”
冰心的一生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与关注。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京东方学会与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解放战争,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们,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的欣欣向上,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
周恩来(1896—1976)一生革命事业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建国后以总理的位置在治国方面长期担负党和国家繁重的日常工作,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得到世人共仰,他的逝世联合国降下半旗以示哀悼。1976年的1月11日黄昏,十里长安街上,百万群众自发云集路侧,在泪雨和哀号中向徐徐而去的灵车沉痛告别。永别了,总理!整个中华儿女为您的去世沉浸在悲痛中。他的高风亮节,冰心刻骨铭心。1980年4月,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谢冰心为副团长,到岚山参谒周总理诗碑地——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冰心感慨万端写下一绝句:
高歌直下大江东,力挽狂澜济世穷。
仰首野吟低首拜,岚山一石一英雄。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家乡长乐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笔者黄世鼎见情生景也写了七律《冰心仍在玉壶中》一诗,该诗刊于1999年3月7日《长乐报》,转载《白云通讯》、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报》:
一声噩耗遍家国,哀思如潮闽海同。
大笔淋漓全是爱,鸿篇浩荡尽为公。
文章传代垂寰宇,典范遗风贯碧空。
此去顿辞尘世远,冰心仍在玉壶中。
[相关链接]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选自《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
(作者 黄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