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司马门前扫落花”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9-06 08:44:23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陈省(1529—1612),字孔震,一字幼溪,号约斋,古槐人。嘉靖间从古槐迁居县城东隅。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举人,翌年连捷成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小司马)。

  为了陈省起盖“司马第”长乐县城向东移一里许,为此,县域北墙要横穿六平山余脉——芝山半山腰。芝山状似葫芦,故有“葫芦剖腹”之说。当时原县城东墙外有茅斋陋屋和一座显赫威神的祠山庙。《福州府志》载“祠山庙神姓张名渤,生西汉末,游苕霅之间,殁而为神。显于广德州之横山阁。闽人祀之,颇著灵迹。”当时陈省官高位重,踌躇满志,心想事成。为了平整土地,统一布局,就把贫苦人家栖身的房屋收购和拆除,搬迁数十家。对祠山庙怎么办呢?只好移址重建。于是就把祠山庙移与十洋街之东南。1988年,徙于南关内文洽浦水口之西旁,2000年迁于塔山之南麓(现郑和公园内)。

  万历初年陈省营建司马第,当时三十六落同日企扇上梁,是一处建筑群,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据传有一天晚上陈省在主座官厅里庭院内月下信步,只见花影扶疏,馨香扑鼻。陈省感到自豪无比,乘兴得句:

  数十年前百姓家,而今统作一官衙。

  正在思索下句时,后厅隐约有人接句:

  祠山有日开灵眼,司马门前扫落花。

  陈省急忙赶至后厅,空无一人。这时前庭又传来“祠山有日开灵眼,司马门前扫落花。”声音。陈省闻声奔到庭前,只见树枝轻摇,枯叶落花纷纷飞扬。侍郎人大心里一阵发怵,好生懊恼,于是就想出一个逢凶化吉的方案,将祠山庙旧址,改为卜卦厅。原来长乐有一习俗:初一不能能拿扫帚打扫门庭,陈省反其道而行之,命令家人每逢正月初一早晨,都要拿扫把打扫司马埕,以此表示司马有人扫落花。(这家规一直持续到解放后为止)。

  陈省一生钟情山水,万历十年(1582)大学士张居正殉职,谏台言官将陈省作为张居正的党羽,上表举发陈省。万历十一年春,陈省被罢官归闽,路经武夷山,他爱那里山水秀丽,就在接笋峰建筑一处书室,名曰“云窝”,他每日与诸生讲学论文,怡然自乐,至今该处“悬岩万仞”及九曲溪题石刻还赫然在目。

  陈省不但起盖了金碧辉煌的“司马第”,而且还买了六平山半山腰“如有洞天”地域建造了私家园林,至今“买山契”还清晰可见。大家知道: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里,小农自给经济起主导作用。六平山主峰北简山是东关太平桥自然村赖以生存之地。千百年来六平涧水浇灌一百多亩梯田,推动十多台碓车,山上见缝插针开辟薯园。笔者认为陈省搬迁平民房屋和收买薯园的所作所为,无形之中损害平民百姓的权益。他们不得不乞求于自己所幻想和臆造的神祇来发泄不平之愤。如今的“司马第”门楼修葺一新。三十六座的大屋只有官厅里和奶奶厅二座保存尚好,但早已易主,其他都破败不堪,有的被改建层楼。况且“司马第”地处低洼,洪涝灾害频繁。二十多年长乐市旅游局对司马第建筑保护与拆除举棋不定。

  (作者 黄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