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读书之星”、“书香人家”谈读书((下)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1-12 16:41:24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长乐供电公司职工  林晓敏

  书香伴我一路走来

  林晓敏是2009年长乐市“读书之星”。作为年轻的知识女性,她对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也有深深的感慨。

  “少年时代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光是最快乐,也是最难忘的。这段时间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书籍使我从一个茫然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成熟、自信的知识女性。”

  林晓敏回忆,在儿时,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十分贫乏。一本好书算得上是奢侈品。自己小时就很羡慕家里有书的同学,得知哪个同学有一两本好看的书,总是要跑到同学家小心地阅读,即便把书借回家,看完也要准时、完好地还给主人,希望下次别人还有好书借给自己。再长大点,适逢妈妈担任图书管理员,给爱读书的自己一个大好机遇。许多周末、寒暑假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当别的小孩周末都在睡懒觉时,晓敏总是早早起床,然后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的角落,埋头看书,直到妈妈下班。

  付出总是有收获,晓敏对书的痴迷也让她渐渐爱上了写作,一些诗歌、散文相继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更加触发了她读书的乐趣。现在的林晓敏已是一位母亲,她每周最喜欢做的事还是带儿子逛图书馆,培养儿子爱书的习性。但让晓敏困惑的是,生长在媒体时代、网络时代儿子都总是认为,“网络上什么都有”,而无法体味在图书馆读书的感觉,那种忘记尘世的喧嚣的感觉,那种有着沉静快乐内心的感觉。晓敏坚持带儿子去图书馆的就是想用行动告诉儿子:读书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

 

下朱小学教师  郑春芳

  有书有爱有和谐

  谈起书的话题,郑春芳老师一脸的幸福。她和先生黄开诚都是人民教师。是书缘把他们一家三口紧紧地连在一起。郑老师说:“书柜里,书桌上,床头柜上……书早已侵占了所有的空间,墨香溢满了我们的生活。当所有的闲暇都用在读书上时,生活不再空虚,日子也日趋充实。”书籍成了郑老师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她的家庭赢得了“书香人家”的美誉。

  书缘也成了黄开诚、郑春芳夫妻俩与学生间交流的牵线。他们喜欢把自己的爱好及读书创作的乐趣与学生一起分享,从小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席间,郑老师讲了一个她班上农民工学生家庭的境况。她说,对于这些学生读书环境之差感到震惊,念小学五年级了,家里居然没有一本课外书!看着全家五口挤在10多平方米的学生家庭境况,郑老师决定把自己儿子看的课外书搬到班级里与这些农民工家庭的学生共享,让他们也能享受读书的乐趣。

  书缘还是郑老师和文朋诗友间的交流牵线,郑老师说:“缘于书,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文友。他们睿智的见解,豁达的胸怀,淡薄的人生态度,令我们受益无穷;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偶尔聚聚会,畅谈一本新书,发表各自的读书感受,交流彼此的创作经验,茶香融着书香,在身边弥漫,欢声笑语在耳畔萦绕,难道这不是一种惬意的放松?”

  书为郑春芳老师搭建了一条条爱情、友情、亲情的牵线,用她的话说,就是“有书、有爱、有和谐”。

 

  退休干部陈明清

  读书能改变命运

  陈明清老人说起读书故事时一脸的平静,但我们听得却不平静,或许是书籍的熏陶让老人有了悠远的睿智吧。

  陈老说,我读书的经历就是我人生的经历。陈老出生在解放前,8岁开始读书,不到13岁就缀学到酒店当童工了,由于从小喜欢读书写字,才让命运在这里开始第一次转折。很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他被老板赏识,有了一份轻松的工作,更主要的是能继续读书写字。解放后,也由此特长进了政府机关工作,这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陈老回忆说,自己进步很快,由简单的公文传送到后来能写总结报告,再到后来收集读书所得的资料,编纂了多本书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陈老特别提到了他的读书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他说,读书仅仅是人类获得知识过程的开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读书过程中,要思考,要有自己的领悟,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内在。

 

长乐高级中学教师    林廉

  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

  林廉精通长乐文史知识,语文基本功扎实。他说,这些都来源于他自小的阅读习惯。林老师回忆起年少求学岁月,当时适逢学生上山下乡,在农村没书可读,于是在农忙之余就抓着一本字典读,字典上严谨而又全面的解释,为他日后严谨而扎实的写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华师大毕业后,林老在长乐师范任教,那时就喜欢阅读、收集关于长乐的文史知识资料,整理编纂,对长乐的地方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林老说,想过去国家经济困难,哪有钱买书?但我抓住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一本字典、一份旧报纸、或者是只剩半本的书籍都成了我精神的食粮,可以这么说,在往昔困苦的岁月中,书成了我精神上最大的伴侣。

 

  鹤上镇机关干部江秋芳

  乐享好书之苦趣

  好书几乎成了“读书之星”们的共同嗜好,从基层出来的江秋芳,以“土妹”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随笔。她不但从好书中品到了“趣”,却也被“苦”所困扰。

  她说,以前觉得买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钱赚不多,有时连生活都照顾不上,不要说买书了。但少买书不等于不爱书,出于生活艰辛而无力买书只能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江秋芳感慨:“读书对我的眷顾超过我对书本的迷恋。”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书本只不过是一种媒介罢了。

  现在生活好了,买书不再是困难的事了。但江秋芳还是认为好书还是有苦趣的,为什么呢?她认为现在读书的接力棒已经递到儿女辈的手里了,现在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很多,这些媒介都在影响孩子们的选择。怎么为孩子们选择好书呢?怎样为孩子营造好的读书氛围呢?这也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所以江秋芳说,社会、家庭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不要再让任何一个好书的人因读书而奔波辛苦了。

 

  结语:

  听着“读书之星”们谈各自的读书乐趣,笔者心中不由冒出了一个词:“薪火相传”。

  是的,当杜甫吟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我们知道读书不仅是增长人的学识与技艺,更多的是给了人自信自豪;当王缙诗曰:“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我们知道读书并不是为才名或富贵,而是一种高尚的终生追求;当宋濂颤巍巍给马君则递过一摞书并夹着《送东阳马生序》时,我们知道读书是困苦岁月最好的寄托,也蕴含着对后辈的谆谆教导。

  今天,为书而迷恋的精神从亘古的时代汩汩流来,在长乐图书馆的耕读书屋里焕发出沁人心扉的书香气。这种书香气,伴着城市的每一次呼吸,滋润着吴航大地。

     (作者   林苏勤  陈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