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绍兴二题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8-24 09:13:17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兰 亭·

  兰亭,这个耀眼的名字,她与“天下第一行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天底下的文字之乡,她永远的让人无法舍弃,无法忘怀。

  多少年前,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42个文人诗客,穿过茂密的树林,行进在美丽的修竹丛中,一条涓涓流淌的溪水,曲曲折折地蜿蜒而去。水边排列着一坛一坛飘香的绍兴花雕。列坐溪水两岸的朋友,个个神采飞扬。其中一人提议,让盛着酒的羽觞在水中漂下,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吟诗一首,若一时吟不出诗,就罚酒三杯。倾刻,42人欢欣雀跃,击掌赞同。

  微风在轻轻吹拂,酒香随着流淌的溪水而飘满溪谷。杯子在王羲之面前停住,王右军略一思考,诗句随口而出: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寥阒天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

  一部37首诗歌辑成的诗集,随着潺潺的流水而诞生,其中11人做诗2首,15人做诗1首,有人一时吟不出诗句只好饮酒代罚。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也一时吟不出诗句,也只好饮下罚酒。

  太阳暖暖地穿过竹丛,照射在溪水之中,溪水泛出银色鳞光,酒坛干了,大家要记下这诗集诞生的过程,一致推荐文坛领袖王羲之为37首诗集作序,王羲之喝下最后一杯酒,提笔疾书,一气呵成了28行324个字的千古绝唱《兰亭集序》一文。

  时光就这样随着那带酒香的溪水流走了一千多年,这风流雅事一直牵引着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书痴诗迷,他们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但这清流激湍依然是那么鲜亮,不管仰观宇宙之大,不管俯察品类之盛,在这里都只有对书圣一片虔诚之心。

  李世民是一代圣君,但也逃不脱对书圣的一片朝圣之心,搜尽天下王书,可说是举国网尽,他称王羲之书法“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共惟王逸少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但就是无法得到《兰亭集序》。他曾对大臣们说:“右军墨迹,以《兰亭集序》为最好,为了得到它,我寝食不安。”后来派出各路探子,并用不光彩的手段得来后,视为命根子,指派书法家临摹。因此,流传至今的只有临本,而真本却让他带进了陵墓之中,这也许还是一个千古之谜吧!

  著名皇帝康熙,他不像李世民组织书法家临摹,而是亲自练写。他练写的手迹于康熙32年(1693年)刻在兰亭的一块碑石上。这御碑高6.86米,宽2.64米,重达18吨,碑刻全文书风秀美而又雍容华贵。后来他孙子乾隆,于1751年游览兰亭,欣然写下一首赞美之诗: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淡荡,花迟禊日岗敷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这首诗的手迹刻在康熙御碑背面。乾隆字迹不但潇洒飘逸,而且表达了这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的帝王对兰亭溢于言表的仰慕之情。这碑成了天下一大奇迹,一碑双皇书。据说,文革期间,破旧立新,这封建帝王的手迹一定是躲不过红卫兵闯将的这一破旧立新之劫。当时,卫生防疫部门在这里做血丝虫调查,有人见这双皇碑,知道是稀世珍宝,担心被毁,就想出一个计策:整座石碑用石灰刷过,然后在正面写下毛泽东词《送瘟神》,背面写下“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十个大字。就这样,这字碑躲过了文革这一劫,至今保留完好!

  轻轻走过鹅池,悄悄穿过竹林,一千多年的时光在这里流淌着,流走了多少雅事,流走了多少梦幻,流走了多少无法描绘的传奇,流走了多少无法追忆的故事。

  茂林修竹尽染红霞

  一觞一咏千秋佳话

  淳郁的酒香氤氲幽谷

  让诗客书迷追溯连绵

  还是那样清澈

  还是那样灵气

  闪烁的光芒是王右军的豪情

  青山不改当年的青翠

  绿水不改千载的风骚

  只是忘记了你我的景仰

  只是走近了真实的昨天

  几只大白鹅还在引颈高歌

  红红的脚丫在清水中划动

  那风雅的韵律

  是天下第一行书的气韵与生动

  久久无法舍弃的梦与魂

  缠绕在书法第一乡的一草一木之中

  历史长河漂白了英雄豪情,历史长河漂白了才子逸事,可“天下第一行书”却越漂越亮,亮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亮成天下无法匹敌的圣书。

 

  ·沈 园·

  从鲁迅故里出来,我们坐上乌篷船。窄窄的乌篷船只能容下两人对面而坐,那船只很简陋,就是一个弯卷的篷顶涂上黑黑涂料,坐在木船上稍一侧动,船只就会摇晃。乌篷船悠悠地在小河中穿行,两岸绿树成荫,河中微微有轻风飘来,这轻风带着花香,带着河水凉意,一股如痴如醉的感觉袭上心头,仿佛在时光的隧道中穿行,穿行在江南水乡的梦里……

  不知在河道里往返了多少趟

  不知在时空中穿过了多少年

  依然是那样狭窄

  依然是那样轻盈

  垂柳翠绿的依恋

  即使是望穿秋水的深情

  还是无法解开千年的沉重

  弯弯呆板的石拱桥

  仍然带着满脸的沧桑

  跨越在碧波荡漾的史书上

  艄公读不懂史书

  艄公也不知道终点

  只知道往了又返,返了又往

  岁月在乌黑的篷顶晃动

  晃动着美丽的青春年华

  晃动着风风雨雨的昨天

  凉风徐徐而来

  带着烟花的芳香

  沿着河道的曲折蜿蜒

  遥远的思绪在飘忽

  飘忽着绵延不变的黑头发、黄皮肤

  飘忽着古老国度的深深回眸

  “下船喽”,艄公的话提醒我们已到站点。我踏在河边的台阶上,一抬头就见到“沈氏园”三个字。哦,这就是被誉为“爱情公园”的沈园了,她带着千年的爱情佳话,缠绕在多少文人墨客的魂里梦里。

  陆游,这个古代文人中最多产的诗人,因有了《钗头凤》一词,而增添了许多如歌如诉缠绵悱恻的故事。

  陆游(1125-1209),南宋诗人,越州山阴人,即今天的绍兴人了。他一生创作诗歌巨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而在个人感情方面,陆游的《钗头凤》算是最有代表性了。

  1144年,陆游娶了表妹唐琬为妻,婚后两人琴瑟和谐,感情甚笃。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容儿子和儿媳的恩爱,认为太恩爱有碍陆游上进,所以常常责骂唐琬,一年后把唐琬逐出家门。开头陆游另择一处,让唐琬住下,认为慢慢待母亲转变态度再接回家。这样暗地来往,被陆母发觉,陆游与唐琬只好彻底分手。陆游被迫娶妻后,唐琬也改嫁了皇亲赵士程。

  1155年春,陆游在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两人相见凄然无语,许多离情别意,无法诉说。唐琬遣人置酒款待陆游,陆游无限伤感,在沈园墙壁上题写《钗头凤》词:

  红酥头,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痴站墙前,默默读罢,衷肠寸断,毅然提笔也在墙上和词一阕: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别后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这种痛苦的情感历程让这位伟大的诗人倍受煎熬。

  四十年后,七十多岁的陆游,再次步入沈园,看到从前的题词,面对无限春光的的沈园,前情依依,梦断香销,无奈悲愤,赋诗二绝: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又过了十年,陆游心中哀怨之情从不稍改,追念的往事,深夜入梦而来。他无法克制遥念之情,又作诗二首,表达难抑的伤感: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4岁那年,陆游再度来到沈园,他写道: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漫步沈园,花丛中双双飞舞的蝴蝶,是再一个梁祝的故事在延续吗?是陆唐的灵魂在翩翩成对吗?

  题词的断墙翻不出新意

  钗头凤的故事却在延续

  失意的放翁还在忧郁吗

  唐氏的情思也随风飘逝

  喝一杯绍兴女儿红吧

  让酒醉的感觉去漫漫寻觅

  寻觅近千年的寂寥

  慰藉无法缝合的隔绝

  伤心桥的春波依旧

  城上斜阳弥漫着无奈

  桃花已落尽

  再美好的山盟海誓

  都已错过

  错过无法再演绎的诠释

  错过无法再从头的故事

  漫步沈园,脚步是沉重的,那斑驳的粉墙却清晰地写满了离情别绪。园中杨柳依依,绿意盎然,春波荡漾,香气弥漫。不时,传来越剧表演的韵律,不时,闪现着电视拍摄的演出。然而,无论再精彩的演绎,那沉睡千百年的故事都无法活来,那凄艳的恋情都无法再续前缘。别了,沈园!那并非园主的命运却与园相连。慢慢回温那梦中的情缘吧,让飞越万水千山的追忆,成为永远的美丽。

 (作者 林秉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