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怀仁桥上说怀仁(外一章)

作者 禀 洁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2-19 17:21:39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怀仁桥上说怀仁

  在长乐吴航历史文化名山——六平山脚下,与山门不远的横跨汾阳溪两岸的位置,有一座崭新的石拱桥,名字叫做——怀仁桥。这桥的建成,结束了登上六平山需从汾阳溪石锭上跨越而过的历史。如果是长期下雨,汾阳溪水满涨,那要登上六平山就需蹚水过溪了。站在桥上,是观赏汾阳溪一带风光的好去处,更是观赏六平山十二景之一“燕月沉溪”的最佳位置。

  说起这座怀仁桥,义润老师可有不少解读的说辞了,他是前些年参与这座桥命名的主要人物。也可以说,就是他给这座桥命名的。

  这座桥是改革之后建成的,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了在这登临六平山唯一路上,建造一座美观又方便的桥,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提出倡议。所以,这座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千年名山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这座名山的登临,获得了便利的通道,这些措施,无非是仁义之举。因此,这“怀仁”二字,包含着感恩太平盛世、感恩改革开放的时代、感恩仁政之意。

  六平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书斋——东溪精舍。这座书斋的建成,得益于一位开明的知县,他得知长乐江田有一位饱学之士——陈洵仁,因父亲与当朝弄权者不对头,被贬回老家。这个知县获悉这信息后,遂延请陈洵仁到这东溪精舍当起了教师。为了培养一些优秀学子,就在长乐全县抽选十个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到这东溪精舍课读。陈洵仁是当代名儒,学生是全县优秀生,自然成就了这座东溪精舍辉煌的历史。

  在陈洵仁老师的教导下,这十名学子不负众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有两位状元,一位榜眼,与五位进士,另两位虽科举不第,也成为世上名人,一位是著名中医,另一位是著名画家。一日君马铎,沙京状元李骐,江田的榜眼陈全,就是这东溪精舍走出的佼佼者。东溪精舍走出的学子,个个品学兼优,人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不只是一个知县的执政仁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更是这位教授者——陈洵仁的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的高尚人格力量的结晶。多少年过去了,陈洵仁为长乐培养的这些时代精英成为六平山东溪精舍的一段佳话。人们怀念这位教育者,这桥的“怀仁”二字,不只是有陈洵仁的“仁”字,更寄托了长乐人民对先贤的赞誉与追思。

  怀仁,也启迪走过这座桥的人们,时刻不忘做一个胸怀仁义之士,有了仁义的胸怀,世界一定会充满了和谐和幸福。寓意深远的一座桥的名字,包含着多少人世间美好的心愿与无尽的期盼。

  离开六平山,回到生活工作的环境,义润老师深沉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还在耳边回荡,怀仁桥的影子映在了人生前行之路上,让人永远不会抹掉。

  “丹灶”前的思索

  六平山“如有洞天”的摩崖石刻群,简直就是书法与诗歌艺术的宝库,满眼的诗句题刻,诗意盎然;连绵的摩崖石刻,美不胜收。

  我区文化名人,郑义润老师,长期在六平山文化中徜徉,可以逐字逐句研究其中内涵。他在解读完陈所立的石刻诗文后,带大家来到小池潭边一块大岩石前,指着岩石上的两个字,问大家能否看出这两个字。这不太起眼的二字是“丹灶”。“丹”字的写法仿佛就是一个多一点的,中间上下连贯一竖的错别字;“灶”字是笔画多又复杂的繁体字,但,研习过繁体字的人,一眼便可认出。

  他说,这两个字就是著名的“丹灶”,是一千八百多年前蕫奉所勒。86高龄的老人家自信且爽然地认为,已经有人考证,这“丹灶”二字,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名医蕫奉的炼丹处。

  蕫奉出生在长乐古槐的龙田村,小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常在山野溪畔游玩,青山绿水、草木鸟兽更是他钟情的对象。学医后,更是努力研究草木的药用功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成为一位著名神医。后来,他老家所在的高山,原为福山,就更名为蕫奉山。因为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他们治病总是分文不取,只要求病愈者在附近山上种下杏树,以示酬谢。这样,数年后,这蕫奉山一带,就有万株杏林。杏子成熟时,蕫奉就采摘果实,用于交换谷子,再把谷子赈济给贫民。他的声誉日益广播,人民感恩于蕫奉的善举,就赞誉他给人们的恩情,成就了“杏林春暖”的中医称号。

  后期的蕫奉希望人类能够永生不衰,不断研究不老的神药。他还走遍江西庐山等名山大川,寻找不老的草药,还亲自熬药炼丹,求得不老仙药。他来到家乡的六平山,闻到如有洞天周边潺潺流水的清香,看到百花争艳,万木葱笼的气势,感觉这山这水,都是沾满了仙气,就在这里架灶起炉,炼起丹来。

  听了这些故事,转身看到“丹灶”的旁边,岩石上有个凹陷的圆窟,弧度圆滑,显然是人工所为,仿佛就是一口锅置在上头,底下添柴起火的设置了,农村从前的柴灶就是这样模式的。这就是丹灶的遗址吧。

  六平山是释道儒三教合一,三教融洽相容的大山。从山脚到山顶,佛教寺院处处皆是;东西精舍是儒家的传教处,培养了两位状元、一位榜眼等八名进士;这里的道教场所也不少,就是这所蕫奉炼丹处,也是道家活动的区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就是多教相容、多民族共存的文化史。六平山的文化品牌,也是中华大家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六平山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有蕫奉在这里活动,这座名山后期不断有文人在这里课学、题诗,以及众多的多教共存共荣,自然就成就了六平山为千年文化名山的美名了。这些定位,与这座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千年古邑,应该是密切相连的,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