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关于长乐书店的点滴记忆

作者 林云贺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2-28 15:56:4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若你无意间经过此,请将脚步放慢一些,再慢一些,请为她驻足吧!因为她曾是你最初的梦想与欢乐。——题记

  最初逛书店应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小学时吧,经常与班上一些响应语文老师号召的同学一起逛新华书店买小学生作文选。那时印象中的新华书店是高大庄严的所在,每次踏足其中,真的像进入了知识的殿堂、神圣的地方。如同基督徒到了耶路撒冷、美术家到了佛罗伦萨一般,那种感觉很难描述,如今回想起来应该是蹑着脚步,屏着呼吸,不敢高声语吧。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墙壁上写着周总理少年时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是高山仰止,令年少的我更加虔诚。

  最经常最难忘的逛书店经历应该是90年代中期我的初中时代了。当时我在鹤上中学念书,与城关仅有一山之隔。学校寄宿生不是很多,因而晚自修也不太严。又加同学间有一异人,此君聪明异常,每次考试都是年段八个班五百来号人的第一名,虽然此君的理想是当个爱因斯坦似的物理学家,但却也爱舞文弄墨什么的,于是经常与我晚饭后翻山越岭,从梅峰寺——东关村那里溜入城关看书。因为晚上新华书店关门,最经常呆的是胜利路上的“三味书屋”“百草园书行”“李杜白书斋”三家。

  记得“三味书屋”是家老店了,而“百草园书行”则是后来才有的,在“三味书屋”附近开家“百草园书行”,我们都很为这个老板充满文学性的店名创意而倾倒,自然而然的对此店特别青睐。而“李杜白书斋”这个名字也令人喝彩,古色古香又诗意盎然,那老板也比较令人惬意,任你站着两三个小时,从不催促,也不询问,给你一份读书人最向往的淡如水的距离。那时也偶而去旧城关派出所对面的一家叫“潜锋书屋”的,印象中店面略显破旧,但“潜锋”二字,弦歌雅意言近旨远,深合读书少年那份心怀猛虎细嗅蔷薇的意绪。

  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如诗的日子,闲散而充满理想,那条每晚往返的山路,去时夕阳绚丽,归时星月朦胧,似乎不论春夏秋冬,总是那样的清新美丽,空气中似乎总有一丝莫名的香气,而前方总有一丝纯洁的召唤,让年轻的我们总是逸兴思飞。

  初中毕业我就到福州求学了。直到1999年重回到长乐,“潜锋书屋”“百草园书行”等小书店已渐次关门大吉了。伊始还是爱光顾儿时的神圣殿堂——胜利路环岛的新华书店,但不知是岁月的消磨还是个人的成长,少年时期那高大圣洁的新华书店彼时却显得稍为逼仄狭窄,在你想沉迷书海时却总能听到外面的车马喧嚣,让人颇为失望。

  于是便经常改道去图书馆,只是那时在南山路三乐舞厅楼下的图书馆实在有些破旧不堪,且不能坐在里面看书,只能借回去看,多少有些不方便。

  再后来大约2000年末2001年初时我淘宝似的淘到了一个好地方:“白鹭斋”。当时在旧清清酒家旁边的一家小书店,隔成内外两间,外面是书店,里间摆着两张雅致小桌,飘着几首轻柔小歌,有点书吧的味道。真是“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也许2001年初是个多雨的季节吧,印象中总是在春雨料峭的夜晚我一个人在里面恬然度过。如今想来甚是温馨。可惜好景不长,白鹭斋没多久就搬到了郑和路上郑和小区门口,没有了精致的包间,没有了别样的氛围,一家难得的书吧彻彻底底地沦为一家平庸的租书店。于是没多久也关门了。

  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眼即逝,一如青春。

  之后我又辗转于各个书店,但均无惬意处。其间图书馆搬到了塔山脚下市医院隔壁,新华书店也搬到了朝阳路。新的新华书店够大,装修也够干净堂皇,是个不错的地方。捧书深入其间,门外的喧嚣是影响不到你的,只是近年实体书店没落,新华书店只能主打童书盈利,店里都是小孩子跑来跑去,也难以静心。

  再后来图书馆孟母三迁般的迁到了长山湖畔,高堂广厦,气度不凡。捧书而坐其中,四周湖光山色尽入眼帘,人不动而心已远,实在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可惜,这么个好地方,随着城市发展也要再度搬迁了。我们这么一座小小的城市,这短短的二十几年书店变迁中,竟也难免让人感受到些许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生出点滴的感慨与记忆。

  在一座城市的岁月长河中,一间间书店的历史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书店总是一座城市的灵光所在,如万圣之于北京、季风之于上海、先锋之于南京、晓风之于福州,任一座高楼林立的都市若拿不出这么一块温润玉佩,终究是稍显粗砾干枯,失却了静水深流的从容蕴藉。

  期待着我们这座小城新的、更美的图书馆,及更多的小家碧玉般的灵秀小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