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美食 >> 正文

东渡麦芽糖:“甜蜜行当”闯四方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1-24 09:22:27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在长乐城乡,特别是人群聚集的街道、公园,或者正放学的学校门口,经常可以见到停着一辆自行车,后架搁着一箩筐麦芽糖,手举剪刀的师傅高声叫着:“麦芽糖好吃,快来买呀!”这时,总有许多人光顾,一个接一个,忙得师傅手中剪刀“咔嚓,咔嚓”剪个不停。

  记者向来爱吃麦芽糖,每每遇到,都会掏出一元钱过把瘾。但麦芽糖是怎样制作出来呢?它又有多少甜蜜趣闻?却始终是个谜。近日,记者采访了号称麦芽糖之乡的玉田镇东渡村。

  当时全村“麦芽厂”就有30多家,旺季时几乎24小时不见歇火,村庄上空飘散着缕缕白烟和麦糖清香

  上午9时许,记者到达东渡村。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当地颇有名气的麦芽糖制作师傅陈升平的“麦芽厂”。

  陈升平今年66岁,从事麦芽糖手艺已有50多年的历史。要问东渡村何时传入麦芽糖手艺?已无从考查,据陈升平回忆,他16岁做父亲“煮糖”帮手时,听父亲讲过60年前办厂的事。

  那时乡村贫困,农民除了种田,无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活,父亲听说浙江温州一带,做麦芽糖生意十分红火,也想试试。于是,他只身跑去温州,请来一个制作麦芽糖师傅,然后,搭起一间小作坊,边做边学。这位老师傅见他刻苦肯干,就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仅几个月时间,陈升平的父亲全部掌握了技术要领,办起了东渡第一家“麦芽厂”。

 

  有了第一家,也就有第二家、第三家,虽然当时都是小打小闹,有的是几户联手,一口锅几天才烧百把斤的麦芽油,收入微薄,但总算给贫困中的村民带来一线生机。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积极性,新办“麦芽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全村“麦芽厂”就有30多家,旺季时月产糖60多吨,几乎24小时不见歇火,村庄上空飘散着缕缕白烟和麦糖清香。

  随着麦芽糖生意的兴旺,带来了配套行业一样的火爆。首先,加工销售队伍日益壮大,不仅本村上百人参加卖麦芽糖队伍,连福州、福清等地的食品厂及部分营销人员,也都来此购麦芽糖块。另方面,煮糖燃料是锯木的粉末,多是向福州火柴厂购买,因为需求量的增加,有的人索性搞起专门燃料水上运输,每到水涨之时,一艘艘锯粉运输船,驶进东渡码头,也排起长队,把燃料挑上岸,然后再用小板车送到各厂家。再加上公路上停靠的一部接一部的购糖车辆,俨然连成一道乡村亮丽的风景。有人粗略统计过,那时候从事麦芽糖经营的,本村加上外地的足有上千人。

  李兆新,是个至今仍穿行在公园、学校门口卖麦芽糖的中年人,他的麦芽糖不粘牙,色香味俱佳,很受大众欢迎。他对记者说:“我卖糖20余年,大部分从东渡师傅处取糖的,那里糖质好,技术精,我拉扯糖块的技术,也是他们教我的,销路非常好!”

  在简陋的厂房里,土灶膛内火光熊熊,一口大锅里的“米油”,被烧得沸沸腾腾,蒸气弥漫。

  麦芽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饴糖”。在传统医书《本草求真》中记载:“米麦本属脾胃之谷,而饴糖即属谷麦所造。凡脾虚而肺不润者,用此气味甘缓,以补脾气之不足,兼因甘润,以制肺燥之有余。”由此可见,麦芽糖不仅是甜度适中,气味馥香、老少皆宜的食品,而且还是补脾润肺的保健品,难怪麦芽糖手艺被戏称为“甜蜜的行当”。

  究竟麦芽糖是如何制作呢?记者在陈升平极为简陋厂房里看到,他和一位年轻帮工,正在紧张地“熬糖”,只见土灶膛内,火光熊熊,一口大锅里的“米油”,被烧得沸沸腾腾,蒸气弥漫。

 

  就在灶膛边,陈升平介绍了麦芽糖制作过程。他说要从培育麦芽做起,将精选好的大麦用水浸泡后,麦粒出芽长度大约达到原麦粒的2倍多时,把一块块的麦芽捣碎,适量加入大米中拌和。之后,再放入盛着温水的大缸内,用干净的白布将缸口密封,让其升温发酵。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发酵,饭粒中的淀粉在麦芽汁的催化下,转化成葡萄糖等成分,并充分溶化到温水之中,这样,就可用纱布过滤取汁“熬糖”了。

  “你看,这就是过滤出来的米油,倒进大锅熬糖!”陈升平指着热气腾腾大锅说,大约要烧煮三四个小时,待汁中的水分蒸发,原先淡绿色液体,转变为琥珀色的黏稠液后,要开始不停的搅拌汁液,直至呈深褐色的胶状,倒入事先摊好的塑料袋中凝固,麦芽糖就算熬制成功了。但要成为人们平时食用的麦芽糖,还要用手将糖块多次反复的拉、绞、扯,使糖块膨胀,并变得疏松。糖块颜色慢慢变成黄白色如图 。然后,再放入配制好的花生、葱片等佐料作馅,就成了街上常见的麦芽糖了。

  东渡人带着麦芽糖传统手艺,走南闯北,在广西等地,创下骄人业绩。

  说到麦芽糖经营现状,陈升平不免忧虑重重。制作麦芽糖是项技术性较强的体力活,需要起早摸黑,非常辛苦。在熬糖时,要24小时轮流守护在炎热的锅灶旁,观察汁液成色的变化,稍不留意,就会“扑市”,整锅“米油”倒掉,血本无归。即使顺顺当当熬制成功,盈利并不丰厚,对于这样薄利苦活,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学,避而远之。东渡村自80年代显赫一时之后,“麦芽厂”逐渐减少,如今全村仅有3家。陈升平说,我年纪也大了,儿子又去干其他事情。目前,他和老伴坚持撑着“麦芽厂”,有时儿子回家帮点忙,关键时雇一个帮工,一个月熬千余斤糖,提供给老客户。同时,他将过滤残渣喂养百余头猪,还能做到物尽其用,陈升平说麦芽糖手艺舍不得丢啊!

  最令陈升平欣慰的是,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东渡村部分年轻人,他们带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麦芽糖传统手艺,走南闯北,在广西等地,创下骄人业绩。今年才40出头的陈秀根,就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过去,他在家乡经营麦芽糖生意,10年前,他到了广西桂林,利用当地原料充足等优势,先是办“麦芽厂”,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办起产值千万元的食品厂,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同样在广西发展的陈航、陈升东兄弟,办起了大型麦芽厂,用的是大锅炉蒸煮,一炉出糖千把斤,同时还兼管几十种糖品制作,生意越作越兴旺。

  虽然东渡麦芽糖风光不再,但人们仍然喜爱有加,仅东渡村三家麦芽厂,目前每月还能供糖3吨左右。走街串巷卖了几十年麦芽糖的李有才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每天上午加工10斤左右麦芽糖块,不到下午三时就卖光了。遇到双休日,还要多做一些,同样销售一空。麦芽糖市场还是不错!”

  “群众喜爱的食品,不能灭,也不会灭啊!”记者离开东渡时,陈升平自信地说。

  (记者  王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