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听留学生讲述“福州故事”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3-31 14:27:3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学习要到中国去 会说汉语机会多

  ——听留学生讲述“福州故事”

  每年3月至4月,是国外院校频繁来榕访学的月份,也是留学生申请来华入读名校的关键时机。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看留学生在榕的所学、所感、所获,听他们讲述选择福州、爱上福州、传播福州的生动故事。

听留学生讲述“福州故事”

留学生庄成龙(左)体验非遗木雕技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供图)

  我在福州留学追梦

  “Tuntutlah ilmu sampai ke negeri China”这是一句印尼俗语,大意是“学习要到中国去”。在采访中,不少印尼学生向记者道出了留学中国的理由,而他们也用“学有所得”增强了这句话的说服力。

  “在国内阿里巴巴平台上选品,挂到Tokopedia、Shopee等印尼的电商平台,再由工厂出货直接转运至海外仓库,没几天,印尼客户就可以收到包裹。”茶桌上,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吴志仁谈起“生意经”略显老练,说的全是行业术语,见有人斟茶,他当即曲指行叩茶礼。若不是眉眼间流露的一点混血感,你一定想不到他是一名来自印尼的留学生。

  吴志仁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国际贸易、市场分析等理论知识,而他嘴里的“生意经”,则是跨境电商实务、电商选品等实践课程内容。

  入学第一年,吴志仁通过印尼朋友的线上店铺,体验了一次跨境电商。“中国的电子配件物美价优,很受印尼人欢迎。”吴志仁点开手机,展示自己的“战绩”,目前店铺里有5款电子配件在售,销量均在百件以上。“叮咚……”谈话间,后台便提示有人在线咨询。

  与吴志仁的“社牛”属性不同,学弟庄成龙端坐在座位上,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话不多,看起来有些腼腆。

  然而,在说到来榕求学追梦时,庄成龙也打开了话匣子,“中国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发展很快,选择留学中国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学科优势。现在中国、特别是福州与印尼交往密切,很多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建厂,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技术,打造一个中印尼两国民间交流的‘贴吧’,让两国人民可以在平台上直接交流、分享,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

  “中文+技能”“中文+职业”……留学生们不只是学习汉语和文化,还会在各学院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当然,“汉语热”也在持续升温,汉语言课程仍是留学生的首选。

  在越南同学的眼里,2021年就选择到闽江学院就读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邱东程非常有远见。

  “语言能力很重要,在越南,会说汉语的就业机会都比别人多呢。”邱东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当中文教师、翻译,或者到中国企业上班……选择的空间很广,我打听过了,待遇也都很不错。”邱东程说,不少朋友已经向他预约了,就等着他回国教大家汉语。

  福建师范大学菲律宾留学生林雅恩也有同样感受,“我经常在网上分享在福州学习生活的日常,同学们看了都羡慕,妹妹现在还在读中学,她也希望未来有机会来福建读书,也要来学习汉语。”林雅恩说。

  被传统文化“圈粉”

  他身着一袭长衫,左手持钹、右手持筷,击钹开演。表演者操着福州方言亦说亦唱,大拇指套着玉扳指与振动的钹相触,金玉齐鸣,发出悠长的颤音。仔细一听,此番唱讲的不是历史故事,而是中非友好交往。诧异间,镜头上摇,一张黝黑的洋面孔映入眼帘。

  最近,就读重庆大学的卢旺达留学生罗华,在抖音(海外版)发表自己表演的福州评话,圈粉无数。

  一个非洲人,怎会对福州评话着迷?时间拨回至2019年,彼时,罗华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求学,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和地方方言的好奇,他报名了福州评话的表演项目。可是连中文都不会说的老外,却要用方言表演,何其不易。

  “每次上课都是辅导员帮忙做翻译,然后用拼音逐一标注福州话的读音,再一句句学。”罗华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爱上了评话,每周六都跟着评话老师到三坊七巷演出,“依伯依姆们都很喜欢我的表演,每次表演完,都能得到很多掌声和喝彩。”罗华说。

  “福州是我第二个家。”罗华期待再来榕表演评话,今年暑假,他准备带非洲同学来榕交流,感受福州人民的友善热情和城市的清新靓丽。

  “你喜欢中国文化中的什么?”一百个留学生有一百种答案。就读福建师范大学的泰国留学生王明玉爱上了剪纸。只见她手起刀落、纸花飞舞,巧手一翻,一张红纸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上,我第一次认识剪纸艺术,也了解了剪纸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王明玉说。

  随着课程的深入,王明玉开始对中国剪纸“上瘾”,有时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剪出不少漂亮图案,她还加上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创造性地设计作品。在上学期的期末作业中,王明玉以一个泰国北部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为灵感,创作出一幅惟妙惟肖的人像剪影,得到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许,“没想到简单的剪纸却能传达美好的希冀,我现在已经喜欢上它了”。

  古诗词、书法、古厝、茶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是留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窗口,对于大家来说,一次次学习交流也激荡出文化共鸣,“马来西亚也有茶饮文化,来福州之后,我很快就爱上了茉莉花茶,喜欢那一缕淡淡的幽香。今年暑假,我打算带一些回去,让亲人们品一品福州的茶香。”闽江学院大三留学生胡静慜说。

  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福州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在第八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启动仪式上,在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就读博士的阿拉丁穿着土耳其民族服装,踩着异域风情的舞步,向阿根廷、哥伦比亚、萨尔瓦多等国驻华大使和国际政要代表推介福州的文旅资源。

  一个外国人何以担任福州的“推介官”?早在1995年,阿拉丁就来到福州大学留学,毕业后创办了阿拉丁进出口有限公司并延续至今。

  “福州是我的家。”阿拉丁说,在榕工作生活近30年,他一直在想,如何让世界看到福州?自己又能做点什么?这次,阿拉丁决定“现身说法”,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阿拉丁先后编写了《阿拉丁看福建》和《中国生意经》,并在土耳其出版,前者向世界介绍地方文化风俗、旅游名胜和经济发展,后者则讲述一个老外如何在中国做生意。他希望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的生活很美好。

  如今,阿拉丁已是推动福州乃至福建对外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他促成福州市与土耳其巴勒克埃西尔市达成友好城市意向、资助6名留学生在福建求学、组建“老外”志愿服务队参与基层治理……2019年,阿拉丁被授予“福州市荣誉市民”。

  中国和土耳其的交往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促进合作交流。阿拉丁觉得自己还需要不断进修,便重返校园,在母校福州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埋头研究中国与土耳其旅游合作的课题,希望进一步推动土耳其与中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留学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中文让我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尼日利亚小伙汤思诚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脸上难掩笑意。原来,他刚刚被公司提拔为人事经理,薪资也跟着涨了一大截。

  因为喜欢福州的生活和环境,在福建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汤思诚就希望毕业后能继续留在福州。没想到,在一次社会实践中,流利的口语让企业一眼就相中了他。

  抛来“橄榄枝”的是红星中源集团。红星中源集团总部在福州,在尼日利亚设有工业园区,急需会讲中文、熟悉双边环境的尼日利亚人参与招工和对外协调工作,而汤思诚正是那个系统学习过中文、善交流、能写材料的硕士“土著”,自然就得到了企业的青睐。

  “中非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少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不仅增进了贸易往来,也给我们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汤思诚说,很多人向他打听福州的生活环境,并且开始学习中文,他们认为这有助于职业发展。

  而每当有人问起,汤思诚也总是热情地向周围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遗余力地推荐,“有机会我一定会带上尼日利亚的同事们到福州看看,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记者 潘倩 林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