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一代才华”郑振铎,长乐人永远的骄傲

http://www.clnews.com.cn  2023-11-03 16:46:36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抗战时期,他蛰居“孤岛”,殚力抢救古籍珍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奔走呼号,为民族文学而歌;以身殉职后,家人据其遗嘱,无偿捐献十万藏书。可以说,他的工作,他的藏书,乃至他的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热爱的文博,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一代才华”郑振铎,长乐人永远的骄傲

  郑振铎的藏书

  他,就是“一代才华”郑振铎。

  郑振铎,长乐首占人,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早在“五四”时期,郑振铎就保持着一个前倾的姿态,热情地拥抱新文化和新文学。他作为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之一,积极参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后来又与叶圣陶、茅盾等人创办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代才华”郑振铎,长乐人永远的骄傲

  郑振铎铜像

  除了积极投入新文学的怀抱,郑振铎也不忘保护传世古籍,存续中华文脉之根。

  淞沪会战后,郑振铎化名陈世训,以文具店职员的身份作掩护,开始长达四年的蛰居生活。蛰居“孤岛”期间,郑振铎始终坚持着“最冷落孤僻的文学工作”——搜集、保护珍本古籍。

  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收藏家迫于生计,只能将自己所藏的古籍珍本一一出售。为了阻止祖国的珍贵古籍外流,郑振铎可谓是殚精竭虑。他将自己的积蓄悉数投入其中,为了购书往往节衣缩食,仅购买明刊本《古女今范》一书,他就花掉全家人整整半个月的生活费,还时常举债购书。郑振铎曾自述购书时的心情:“钱款不够时,焦急得有三夜不曾好好的睡安稳。”

  郑振铎的藏书,以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献为多,这些作品自古以来便被认为通俗有余而雅韵不足,鲜少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因而亡佚甚多,这是郑振铎的心头之痛。他曾在《劫中得书续记》中感慨道:“余以一人之力欲挽狂澜,诚哉其为愚公移山之业也。杞人忧天,精卫填海,中夜彷徨,每不知涕之何从!”

  郑振铎对通俗文学刊印古籍的求购收藏,也带动起二十世纪初期对通俗文学文献整理收藏的风气,其家藏曲籍更是被誉为“海内私家之冠”。为了整理家藏曲籍,也为了在战火中更好地存护它们,他自费刊印了两本曲籍目录——《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西谛所藏散曲目录》。这两本书刊印数量极少,兼具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版本学家江澄波曾评价其为“与宋刊同珍”。

  对于郑振铎来说,抢救古籍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更是他的乐趣所在。他曾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文中描写自己访书的乐趣:“夕阳将下,微飔吹衣,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是人生一乐也!”一代文士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郑振铎的一生,正如他在面对“诗人唱些什么”这一问题时所做的回答:“为这人民世纪而歌;为这世纪人民而歌”。

  (记者 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