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1-24 09:40:00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夏完淳是明末崇十一年(1638年)长乐县令夏允彝的独子,继承父亲意志,参加反清复明义军被捕,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南京狱中写下遗书给母亲,虚龄十七岁慷慨就义,史称少年英雄。

  遗书原文是: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至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 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口恶。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鸣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裹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乾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腔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个哉?立一不肖后,如西免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届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宴宴诛殛顽嚣,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离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不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夏完淳关心国家兴亡和挂念家里亲人的浓浓殷情。“人终有一死,死得可贵。父亲成忠臣,儿子成孝子,为了信念,为了国家,来世定要报仇,完淳无愧此生。”

  夏完淳自7岁来到长乐,至12岁的5年中他随同父亲体察民情、受理案情,开阔了眼界,对社会的底层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对社会民生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亟盼自己赶快长大,好像父亲一样得到功名,然后利用这功名换来的官职推行自己的措施,造福天下百姓。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奉朱明王朝为正统,不能正确认识农民起义军的本质等等,因为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的时候,这种光辉就更加灿烂华美。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

  (作者  陈光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