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状元马铎文才的刍议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5-11 10:04:31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1994年5月,紫金城出版社出版《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一书,编者根据长乐民间传说,编写了《马铎夺魁有神助》一文,文中马铎(1368-1423),字彦声,号梅岩,岭南人。永乐十年(1412)参加殿试后,名列前茅,在传胪那天,永乐帝听说在定元(林志还是马铎)尚有争议,便令两人上殿面试。当时永乐帝手中正持有绘有梅花的白扇,就指扇为题,要求二人比对。皇上出句是:

  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

  林志一时答不上来。马铎即对道:

  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

  永乐帝指殿外一盆铃儿草,云:

  风吹不动铃儿草;

  马铎又随口应道:

  雨打无声鼓子花。

  马铎对答如流,不是马铎思路敏捷而是有神鬼暗中相助:“有一天,他正趱程赶路,见一女尸暴露在路旁,于心不忍,不仅脱下身上的衣服将尸身盖住,而且还将尸体设法移至一古墓中安葬下去。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不少时间,眼见得旷野茫茫,夜幕四垂,正凄惶间,忽见疏林中有间茅屋,就大着胆子叩门求宿。不料开门的却是个素装少妇。那少妇不卑不亢,询知来意后,便答应借宿。这使马铎倒有些犹豫。他回头一看,天已大黑,而自己奔波一天又十分困倦,只好硬着头皮进里屋歇息。他低着头不敢看那少妇,也不多说话,放下行李,纳头便睡,很快进入了梦乡。及至醒来,天已黎明,便匆匆告别少妇打算赶路,那少妇不说别的,口占一绝道:

  寒夜多蒙到妾家,炉中无火未烹茶。

  郎君此去登金榜,雨打无声鼓子花。

  马铎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向外走,觉得头三句都好懂,唯末句难以理解,想问问清楚。一回头,令他大吃一惊:哪里有什么茅屋?哪里有什么少妇?只见树木扶疏,一抔(póu)黄土,睡处是则是古冢(因肿zhǒng)旁边的一块大石头!

  惊讶归惊讶,还得急忙赶路。

  又有一天,马铎穿行在一条田间小径上。这小径仅能容一人行走。走着,走着,突然一位农家妇挑着一担柴,挡住了去路。马铎想退回去避让,但退要退半里多路,心下又有些迟疑。那农妇看出了他的心思,就主动搭话道:“先生大概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吧?那么我出一句上联,您对得上,我宁愿涉泥淌水让路;对不上,您只得屈尊或下田或回头了。怎么样?”马铎心想:被你一个农妇难住了,我还进京赶什么考?便爽快答应了。那农妇抬起一只脚对马铎说:“我的女儿善于刺绣,并且特别喜欢绣菊花。我这双鞋都是女儿做的。不过她自己的鞋上绣的是菊花,而小妇人的鞋上则都是绣的菊蕊。我问她为何这样,她说:‘娘天天清晨出门,路草中多露水,蕊遇露水不就开了吗?’但小妇人鞋上这菊蕊却从来都不开放,因而戏成一句:‘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可是对句老想不好,先生是饱学之士,请以上联赐教。”乍一听,马铎觉得并不难对,但认真推敲起来,确实还颇为难。这时急于赶路,形同脚夫,思路也枯涩不灵了。想了一会,觉得一时还对不好,又不想多耽误时间,正打算脱鞋下水让路,忽然一声响,好像有什么东西飞过。他一抬头,农妇已经不见了,眼前阡陌纵横,小径笔直通向大道。原来是走得太早,误入叉道而已。遂快步折入大道,一路上追忆当时的情景,玩味刚才的对句,心下好生惊异。”

  汉民族(汉字)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即楹联也叫“楹贴”、“对联”。楹联体现在生活中称为“对子”。为了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及文学修养,就出“上对”(上联),让人答“下对”(下联),这一现象在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对子”与楹联一样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上联(上对)末字一定要用“仄”声字,下联(下对)末字一定要用“平”声字,显然女鬼要马铎应对的联句末字“开”,前面女鬼暗示句:‘雨打无声鼓子花’,‘花’字也是“平”声字,下联句要马铎对上联句,这简直是天方夜谈,难怪马铎百思不得其解。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本身违反了对联的格式。

  我们今天仍可以看到马铎的殿试卷。因为明末有两位皇帝将本朝状元殿试文章(政论文)汇集成册,以便流传,即《皇明历科状元全策》,明万历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新刊全补历科殿试状元策》明隆庆刊本,藏日本东京藏经阁。从殿试卷中,马铎得中状元名副其实。

  [相关链接] (一)

  马铎绝非无才

  永乐十年,明成祖在殿试策问中提出三大问题策天下士子(考题):一是从他即位十年来何以未臻其效,何以才能跻世太和;二是关于六经六艺之事;三是古昔帝王治政之优劣。

  对于第一问,明成祖在策问中说道,“于兹十年,未臻其效”,“虑化未浃”,“虑养未充”,“虑刑未清”而“厉俗而俗益偷,革弊而弊不寝”,如何才能“跻世泰和”?明成祖实际上是想听天下举子如何评价自己从政十年来的政绩。据史载,明成祖即位十年来,建都城,征漠北,遣郑和下西洋等,功绩显著,踌躇满志,若此时给他提意见,挑毛病,显然是不行的。对于这个问题,马铎回答得很好,他说成祖“化已浃矣”,“养已充矣”,“已知陛下泰和之可跻,唐虞三代之治可致矣。”明成祖听了这歌功颂德的“反调”,心里当然高兴。回答第二问,对于熟读经史的马铎来说,最为得心应手,从容不迫,有条有理,侃侃而谈。至于第三问,因为谈的都是过去的帝王治政之事,毫无顾忌,更是海阔天空,行云流水般地畅谈一通。对策文章优美,气势磅礴,辩理清晰,自然获得了明成祖的高度赞成赏,并钦点其为状元。

  (摘自《长乐进士》马铎附一)

  [相关链接]二

  价值连城的状元殿试卷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陈列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殿试卷”卷首上,可以看到有朱笔题写的“第一甲第一名”,该卷是折叠式的形式,一共19折,每一折是8开纸大小,长348厘米、宽46厘米,用黄绫子装裱,共2460字。这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它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填补了明朝宫廷档案和中国科举制度状元卷的空白。原件状元殿试卷如何保存下来呢?

  原来赵秉忠得中状元后升礼部尚书。赵秉忠刚正的个性为专擅朝政、陷害异己的宦官魏忠贤所不容,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削官。因当时状元卷由礼部管理。赵秉忠回乡时便将自己的状元卷带回家。这一传家之宝,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战乱,族人都是用生命保护下来。1983年,赵家后人将它贡献给青州博物馆。

  [相关链接]三

  无独有偶——中国又发现价值连城的“状元卷”

  无独有偶。福建黄氏研究会,在查寻历史文化名人过程,在安徽省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内,发现“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的应试作文“殿试对策卷”原件文物。此卷长1米,宽20厘米,宣纸托裱,折页形式,毛笔书写,封面上有《清黄思永状元卷》的题目及收藏家程道德先生的“古癖斋主”四字篆体阳刻方印。

  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安徽徽州休宁县人,祖籍福建紫云五安黄氏,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后累迁至侍读学士。二十三年(1897)上书请求实行“昭信股票”,开清廷借用民款之端。紧接着,因数次上书请求变法而被捕入狱。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方才获释。不久,因创立首善工厂,恢复原官。黄思永中状元后,曾来泉州拜谒祖祠。这案卷本当成为清宫秘档的《清黄思永状元卷》,鬼使神差地流出深宫,并辗转到民间,后被休宁籍旅京著名国际法学专家、收藏家程道德教授珍藏,后他慷慨地献给休宁县博物馆。经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原件归休宁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程教授是如何发现呢?“2005年9月初,程教授从一家徽州人所开的古玩收藏店里觅得两件与休宁县有关的文物,其中一件便是殿试卷。经过反复鉴赏、考证和分析对比资料,确认属于清代末期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由于该卷已有部分残缺,程教授当即约请故宫博物馆的专家对试卷予以修补、托裱,精心保存。程教授将包括该件在内的反映我国科举制度的两件文物一并捐赠给休宁县状元博物馆。”

  (作者  黄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