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独快先登第一层”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5-18 16:07:17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李骐(1378-1425),原名李马,字德良,鹤上沙京上李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即解元),次年赴京廷试又是第一名(状元),胪唱日,帝亲书“其”字于“马”旁,遂名骐。授翰林修撰,著有《国史补》2卷。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写景与抒情两相结合,交织成篇。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李骐兴趣勃勃登上翁山江山第一楼。环顾四周,远眺江山,仰望苍穹。他把楼的四周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把静态和动态,静谧与声响,搭配得恰到好处。经过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家山春晚图。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完全融为一体。

  见景生情,写了《游二都登上翁山第一楼》①一诗,李骐抒发了“独快先登第一层”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李骐在年轻时就怀有独占鳌头的凌云壮志。为了实现抱负,他与吴实、马铎、陈全等十人,拜陈洵仁为师。他们在六平山东溪精舍里,采集松脂照明,夜以继日攻读书史。这十人以后都陆续科举高中,长乐文风为此一振。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

  [古诗注解]

  [1]江山第一楼:位于长乐二都龙门的翁山,宋·陈烈曾在翁山最高处建楼,称为江山第一楼,并赋诗道:“第一江山亦壮哉,仙居何必问蓬莱?墩迎半占飞来凤,树绕瀛州翠似苔。”

  [2]欲腾:跃跃欲飞的样子。

  [3] 户牖(yǒu):窗户。

  [4]蹑:登上。

  [相关链接]

  科举与八股文

  隋文帝(杨坚)于在开皇七年(587)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幹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除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等诸科,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随着时间推移,科举制度不断完善。童生参加县试,得中者称为秀才,第一名为泮元;秀才参加省城乡试,中举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贡生也有资格)赴京师参加会试,中举才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会元。然后选一甲案卷入选参加殿试,确定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有时皇帝对主考官及阅卷大臣上送,由皇上钦定三鼎甲人选,皇帝面试,审视人物,甚至,加以确定。皇帝有时对名字好恶都加以更改名次。李骐是幸运的。福建长乐县举人李马,于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科一举夺魁。在举行唱名仪式那天,永乐突然嫌堂堂的状元以家畜为名不雅,便当即亲自用红笔在黄榜的“马”字右边添上了一个“其”字,“李马”变成“李骐”了。

  科举制度考生不受年龄限制,至于每科进士人数不但各朝代不同,而且同朝代各科次也有不同。唐朝每科进士人数最少,只有十来人。同时把得中进士的姓名刻在长安慈恩寺内的碑石上,以示殊荣。白居易唐·贞元进士,他得中后春风得意,溢于言表:“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诗中了解到白居易这一科只录取十七名进士,而当时29岁的白居易还是最年轻的一个。

  中国确定科举制度以后,各朝代考试文体有所不同。唐朝“以诗取士”,诗歌成了当时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的文体。八股文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清代对八股文格式又作了严格的规定。“破题”只能用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能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中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也称“八比”。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议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准作者自由发挥。

  八股文规定了议论内容,规定了文章结构形式。这种文体内容空泛,形式呆板,严重地束缚人的思想。“破题”只能两句话说破题目意义。考生多用设问句开头,于是出现了许多文理不通的句子,令阅卷者啼笑皆非。有道文题《鸡》,一考生写道:“其为公鸡耶?其为母鸡耶?其为不公不母之鸡耶?”阅卷人评语两个字“阉鸡”。又一考生写道:“其为黑鸡耶?其为白鸡耶?其为不黑不白之鸡耶?”阅卷者在下面写上三个字:“芦花鸡”。另有一道文题《父母》。有一考生开门见山写道:“夫父母,何物也?”阅卷者评道:“父亲是阳物,母亲是阴物;阴阳配合,生下你这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