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黄世鼎《吴航诗话》之板荡识忠臣

http://www.clnews.com.cn  2015-10-12 14:53:5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多次非凡年代,如“春秋战国”、“东汉末年”、“靖康之耻”,还有宋元、明清移代大变动时期。在宋元、明清移代时期中,成长在长乐的陈文龙、夏完淳挺身而出,急国家之所急,坚定地站在广大人民大众立场上立身办事。他们反对血腥镇压、主持正义,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气节。成吉思汉统一蒙古以后,灭了金,于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俘虏了南宋的皇帝,宣告南宋灭亡。当时坚决抗元的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即1256年状元),只好退居福建,联络抗元志士陈文龙、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益王即帝位(端宗)。

  陈文龙(1232—1277年),字君贲,号德云。他原名德刚,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壬辰二月十七日生于莆田县玉湖村。嘉熙四年(1240)九岁时,随父迁到长乐阜山访亲,出继于已迁居长乐阜山的同宗第六代族叔陈士伟为子,为正献公。他来到阜山后,就读于阜山“明教堂”,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得中状元。竟比20岁得中状元的文天祥后12年。为了抗元,两位状元,竟在福州谋面。年底,敌兵压境,端宗与文天祥等人退到广东海上。陈文龙临危受命,毁家纾国,变卖家产,招募义兵,固守兴化城(莆田)。不久兴化城破被执。陈文龙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于1276年12月29日陈文龙及家人押解上送,软禁福州合沙(今福州大桥头闽江中小洲),写《寄仲子》一诗,表达了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

  [古诗注解]

  [1]斗垒:窄小的壁垒。

  [2]沟渎(dú):沟渠。

  [3]臣死封疆:保卫疆土,为国捐躯。

  [4]累囚堪衅鼓: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在器物的缝隙处,如衅鼓、衅锣。此处形容长期囚禁的人,听到催命鼓时的心情。

  [5]沦胥(xū):沉沦,没落。

  陈文龙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孔子有“志气也,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之说。气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个首先标准,是值得我们坚持与弘扬的。

(作者   黄世鼎)